静电自会聚六硼化镧X射线源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选题意义与依据 | 第11页 |
1.2 X射线概述 | 第11-14页 |
1.2.1 X射线的性质 | 第12页 |
1.2.2 X射线的产生 | 第12-14页 |
1.3 新型X射线源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电子束打靶X射线源 | 第16-19页 |
1.5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9-20页 |
第二章X射线源总体结构的初步设计 | 第20-32页 |
2.1 金属热电子发射理论 | 第20-24页 |
2.1.1 金属热电子发射方程 | 第21-22页 |
2.1.2 热电子发射伏安特性曲线 | 第22-24页 |
2.2 皮尔斯电子枪理论 | 第24-26页 |
2.2.1 皮尔斯电子枪基本原理 | 第24-25页 |
2.2.2 平行注电子枪 | 第25-26页 |
2.3 阴极发射体结构设计 | 第26-29页 |
2.3.1 电子发射方式的选择 | 第27页 |
2.3.2 电子发射材料选择与结构设计 | 第27-29页 |
2.4 聚焦极结构初步设计 | 第29-30页 |
2.5 阳极结构设计 | 第30页 |
2.6 焦点设计 | 第30-31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X射线源基本结构的数值仿真 | 第32-49页 |
3.1 有限差分算法 | 第32-35页 |
3.1.1 平面对称场的二维拉氏方程离散化 | 第32-34页 |
3.1.2 五点差分格式的迭代求解 | 第34-35页 |
3.2 静电场中电子运动轨迹的数值计算 | 第35-37页 |
3.3 初始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37-40页 |
3.3.1 EBS软件介绍 | 第37页 |
3.3.2 简化X射线源结构模型 | 第37-39页 |
3.3.3 初始模型仿真结果 | 第39-40页 |
3.4 聚焦极结构对发射性能的影响 | 第40-43页 |
3.4.1 聚焦极倾角变化对发射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3.4.2 聚焦极开.变化对发射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3.5 阴极结构对发射性能的影响 | 第43-44页 |
3.5.1 阴栅距对阳极电流的影响 | 第43-44页 |
3.5.2 阴栅距对束斑均匀性的影响 | 第44页 |
3.6 阳极结构对发射性能的影响 | 第44-46页 |
3.6.1 阳极倾角对出射X射线光斑的影响 | 第44-46页 |
3.6.2 阳极电压对发射性能的影响 | 第46页 |
3.7 仿真结果 | 第46-48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X射线源电子发射系统结构设计 | 第49-56页 |
4.1 阴极结构设计 | 第49-50页 |
4.1.1 阴极加热方式选择 | 第49-50页 |
4.1.2 夹持式阴极结构设计 | 第50页 |
4.2 聚焦系统结构设计 | 第50-52页 |
4.3 电子发射系统的连接与装架 | 第52-54页 |
4.3.1 阴极与聚焦电极的连接 | 第52-53页 |
4.3.2 电子发射系统的装架 | 第53-54页 |
4.4 关键零部件的工艺处理 | 第54-55页 |
4.4.1 LaB6材料的清洗 | 第54页 |
4.4.2 纯铁材料的去锈处理 | 第54页 |
4.4.3 钼片的清洗与退火处理 | 第54-55页 |
4.5 样管制作工艺流程 | 第5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X射线源的性能测试 | 第56-64页 |
5.1 阴极发射体热发射性能测试 | 第56-59页 |
5.1.1 实验装置结构 | 第56-57页 |
5.1.2 结果与分析 | 第57-59页 |
5.2 X射线管发射性能测试 | 第59-62页 |
5.2.1 X射线管发射电流与稳定性测试 | 第59-60页 |
5.2.2 焦点测试 | 第60-62页 |
5.3 X射线源开关特性测试 | 第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 第64页 |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