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1.2.1 抽降水导致的地基沉降 | 第11-13页 |
1.2.2 抽降水导致的桩基负摩阻力 | 第13-16页 |
1.2.3 抽降水导致的桩基沉降 | 第16-18页 |
1.3 主要工作和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3.1 主要工作 | 第18-19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井点降水引起的地基沉降计算 | 第20-39页 |
2.1 概述 | 第20页 |
2.2 井点降水浸润线的计算 | 第20-25页 |
2.2.1 第二类越流系统定流量井流模型 | 第20-23页 |
2.2.2 模型求解 | 第23-25页 |
2.3 抽降水导致的附加应力简化计算模型 | 第25-28页 |
2.3.1 附加应力产生机理 | 第25-26页 |
2.3.2 附加应力简化计算模型 | 第26-28页 |
2.4 附加应力计算公式推导 | 第28-31页 |
2.4.1 圆形平面锥形分布荷载的定义 | 第28-29页 |
2.4.2 公式推导过程 | 第29-30页 |
2.4.3 公式可靠性检验 | 第30-31页 |
2.5 地基沉降计算 | 第31-32页 |
2.6 工程应用 | 第32-37页 |
2.6.1 工程概况 | 第32-33页 |
2.6.2 计算参数 | 第33-34页 |
2.6.3 计算过程 | 第34-3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3 基坑降水引起的地基沉降计算 | 第39-53页 |
3.1 概述 | 第39页 |
3.2 基坑降水浸润线的计算 | 第39-40页 |
3.3 成层土的等效渗透系数 | 第40-41页 |
3.4 基坑降水导致的附加应力简化计算模型 | 第41-42页 |
3.5 附加应力计算公式推导 | 第42-49页 |
3.5.1 矩形平面线性分布荷载定义 | 第42-43页 |
3.5.2 公式推导过程 | 第43-48页 |
3.5.3 公式可靠性验证 | 第48-49页 |
3.6 工程应用 | 第49-51页 |
3.6.1 工程概况 | 第49页 |
3.6.2 计算参数 | 第49-50页 |
3.6.3 计算过程 | 第50-5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4 抽降水引起的桩基沉降计算 | 第53-75页 |
4.1 概述 | 第53页 |
4.2 降水导致桩基沉降的机理 | 第53-54页 |
4.3 抽降水引起的单桩沉降计算——改进的荷载传递法 | 第54-60页 |
4.3.1 荷载传递法简介 | 第54-57页 |
4.3.2 传递函数的三折线模型 | 第57-58页 |
4.3.3 利用剪切位移法求传递函数 | 第58-60页 |
4.4 抽降水引起的群桩沉降计算——中性点试算法 | 第60-67页 |
4.4.1 中性点的一般确定方法 | 第60-62页 |
4.4.2 负摩阻力计算公式推导 | 第62-64页 |
4.4.3 桩底土压缩量及桩身压缩计算 | 第64-65页 |
4.4.4 无中性点时的沉降计算 | 第65-66页 |
4.4.5 计算程序图 | 第66-67页 |
4.5 工程应用 | 第67-73页 |
4.5.1 传递函数法 | 第67-70页 |
4.5.2 中性点试算法 | 第70-7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5 抽降水引起桩基沉降的数值模拟 | 第75-93页 |
5.1 概述 | 第75页 |
5.2 ABAQUS渗流分析方法 | 第75-78页 |
5.2.1 ABAQUS简介 | 第75页 |
5.2.2 孔隙应力单元简介 | 第75-77页 |
5.2.3 渗流边界条件模拟 | 第77-78页 |
5.3 数值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78-80页 |
5.3.1 几何模型建立 | 第78页 |
5.3.2 网格划分和边界条件 | 第78-79页 |
5.3.3 本构模型及计算参数 | 第79-80页 |
5.4 数值模拟过程 | 第80-83页 |
5.4.1 地应力平衡 | 第80-81页 |
5.4.2 激活桩体并添加桩土接触面 | 第81-82页 |
5.4.3 施加桩顶荷载 | 第82页 |
5.4.4 模拟抽降水过程 | 第82-83页 |
5.5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83-90页 |
5.5.1 地应力平衡结果 | 第83-84页 |
5.5.2 浸润曲线 | 第84-85页 |
5.5.3 地基沉降 | 第85-86页 |
5.5.4 桩身受力分析 | 第86-88页 |
5.5.5 抽降水引起的桩身位移 | 第88-89页 |
5.5.6 结果对比分析 | 第89-9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0-9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3-96页 |
6.1 主要工作和结论 | 第93-94页 |
6.2 展望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2页 |
附录1 桩周土压缩模量结果表 | 第102-103页 |
附录2 圆形平面锥形分布荷载应力系数 | 第103-10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参与科研情况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