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与哲学》中榜样教育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绪论第7-15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7-9页
        (一) 研究背景第7-8页
        (二) 研究意义第8-9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9-13页
        (一) 国内研究综述第9-12页
        (二)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3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14页
        (一) 研究思路第13-14页
        (二) 研究方法第14页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4-15页
        (一) 创新之处第14页
        (二) 不足之处第14-15页
第一章 榜样教育概述第15-20页
    一、榜样及榜样教育的内涵第15-16页
        (一) 榜样的内涵第15页
        (二) 榜样教育的内涵第15-16页
    二、榜样教育的特点第16-18页
        (一) 示范引导性第16-17页
        (二) 生动形象性第17页
        (三) 激励性第17-18页
    三、榜样教育的理论基础第18-20页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的理论第18页
        (二) 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第18-19页
        (三)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第19-20页
第二章 《生活与哲学》中运用榜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20-26页
    一、《生活与哲学》中运用榜样教育的必要性第20-21页
        (一) 《生活与哲学》课程目标有效达成的需要第20页
        (二) 《生活与哲学》课程内容有效传递的需要第20-21页
    二、《生活与哲学》中运用榜样教育的可行性第21-26页
        (一) 《生活与哲学》教材内容为榜样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依据第21-24页
        (二) 榜样教育功能与《生活与哲学》教学功能具有一致性第24-26页
第三章 《生活与哲学》中榜样教育现状分析第26-36页
    一、《生活与哲学》中榜样教育问卷分析第26-30页
        (一) 问卷组织调查的基本情况第26页
        (二) 《生活与哲学》教学中榜样教育的基本情况第26-30页
    二、《生活与哲学》榜样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0-36页
        (一) 学生对榜样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第30-31页
        (二) 对榜样的精神内涵挖掘不深入第31-32页
        (三) 教学中榜样选取不当第32-33页
        (四) 教学方法单一,说教式教学占主导第33页
        (五) 教育者榜样示范和引导作用不强第33-36页
第四章 《生活与哲学》教学中榜样教育的构建路径第36-43页
    一、提高学生对榜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第36页
    二、重视对教材中榜样精神的挖掘,注重持续性第36-37页
        (一) 深入挖掘榜样的精神内涵,增强哲理的说服性第36-37页
        (二) 注重榜样宣传的持续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37页
    三、科学选择教学中的榜样第37-39页
        (一) 榜样要符合《生活与哲学》教材特点,体现出真实性、时代性第37-39页
        (二) 榜样要具有“生活化”特点,符合学生的兴趣第39页
    四、创新《生活与哲学》中榜样教育方法第39-41页
        (一) 善于发掘学生身边的榜样,贴近学生实际第39-40页
        (二) 立足基本原理,发挥《生活与哲学》的导向作用第40页
        (三) 以教材中的哲学原理和价值观为导向,采取渗透式的榜样教育法第40页
        (四) 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培养学生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第40-41页
        (五) 观摩学习本学科或其他学科榜样教育的优质课,反思和总结教学经验第41页
    五、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技能,发挥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第41-43页
        (一) 教育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的示范性第42页
        (二) 教育者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增强榜样教育的引导性第42-43页
第五章 《生活与哲学》榜样教育教学设计——以第十二课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为例第43-53页
    一、教学设计的依据第43-44页
        (一) 教材及教学目标第43页
        (二) 课标要求第43页
        (三) 学情分析第43-44页
    二、教学方法与重难点第44页
        (一)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依据第44页
        (二) 教学重点及难点第44页
    三、教学过程第44-51页
    四、教学理念、设计意图、思路说明及教学反思第51-53页
        (一) 教学理念第51页
        (二) 总体设计意图第51-52页
        (三) 思路说明第52页
        (四) 课堂教学评价第52-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附录第58-61页
致谢第61-6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数学人教A版和IBDP版教材比较分析--以数列部分为例
下一篇:“一带一路”背景下新标准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元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