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及评价 | 第9-13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3 文献评价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1 政府 | 第17页 |
2.1.2 政府信息 | 第17-18页 |
2.1.3 政府信息公开 | 第1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18-19页 |
2.2.2 开放政府理论 | 第19-20页 |
2.2.3 信息经济理论 | 第20-21页 |
3 高邮市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执行情况调查与分析 | 第21-27页 |
3.1 访谈与问卷调查设计及过程 | 第21-22页 |
3.1.1 访谈调查设计及过程 | 第21页 |
3.1.2 问卷调查设计及过程 | 第21-22页 |
3.2 制度执行现状与调查结果分析 | 第22-27页 |
3.2.1 制度执行现状 | 第22-23页 |
3.2.2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3-27页 |
4 高邮市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执行问题与成因 | 第27-31页 |
4.1 制度执行存在问题 | 第27-28页 |
4.1.1 制度执行专业性不足 | 第27页 |
4.1.2 平台载体建设不完善 | 第27-28页 |
4.1.3 监督和救济制度落实不力 | 第28页 |
4.2 问题原因分析 | 第28-31页 |
4.2.1 制度执行主体动力不足 | 第28-29页 |
4.2.2 公众对制度认识不足 | 第29-30页 |
4.2.3 监督与考核机制不健全 | 第30-31页 |
5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与执行的经验借鉴 | 第31-35页 |
5.1 国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情况的经验借鉴 | 第31-33页 |
5.1.1 美国 | 第31-32页 |
5.1.2 日本 | 第32-33页 |
5.2 国内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执行情况的经验借鉴 | 第33-35页 |
5.2.1 常熟市 | 第33页 |
5.2.2 淮北市 | 第33-35页 |
6 促进高邮市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执行的建议 | 第35-41页 |
6.1 构建多元共治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执行机制 | 第35-36页 |
6.1.1 建立健全考核评估机制 | 第35页 |
6.1.2 建立专项审查机制 | 第35-36页 |
6.2 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平台建设 | 第36-38页 |
6.2.1 完善信息公开渠道建设 | 第36页 |
6.2.2 推进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与整合 | 第36-37页 |
6.2.3 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 | 第37页 |
6.2.4 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 | 第37-38页 |
6.3 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管机制 | 第38-39页 |
6.3.1 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监督机制 | 第38页 |
6.3.2 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救济方式 | 第38-39页 |
6.4 提高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 | 第39-41页 |
6.4.1 培养从业人员主动公开意识 | 第39页 |
6.4.2 提高从业人员业务水平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附录一 关于“高邮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调查”的访提纲(一) | 第45-46页 |
附录二 关于“高邮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调查”的访提纲(二) | 第46-47页 |
附录三 关于高邮市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执行情况的调查问卷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