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政府治理视角下庄河市营商环境建设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一、绪论第9-15页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研究背景第9页
        2.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第10-12页
        1.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2.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3.国内外研究评述第12页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第12-13页
        1.主要研究方法第12-13页
        2.研究内容第13页
    (四)论文创新之处第13-15页
        1.理论应用的创新第13-14页
        2.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构建的创新第14-15页
二、基本概念与理论概述第15-19页
    (一)关键词释义第15-17页
        1.营商环境及其评价指标第15-16页
        2.政府治理第16-17页
    (二)基本理论概述第17-19页
        1.新公共服务理论第17页
        2.行政效能理论第17-19页
三、庄河市营商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第19-27页
    (一)政府行政服务效能较低第19-22页
        1.不作为、慢作为现象普遍存在第19-20页
        2.政府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有待改进第20-21页
        3.发展要素保障能力较弱第21-22页
    (二)人才市场发展不成熟第22-24页
        1.专业人才缺失第23页
        2.人才向大城市流动更加明显第23-24页
    (三)市场监管秩序亟待规范第24-25页
        1.市场监管力度不够第24页
        2.政府干预企业经营秩序第24-25页
        3.市场监管执法行为不规范第25页
    (四)区位优势未有效发挥第25-27页
        1.北黄海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竞争激烈第25-26页
        2.交通物流能力与周边地区相比有较大落差第26-27页
四、庄河市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7-36页
    (一)对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第27-30页
        1.营商环境建设并未实质上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第27-28页
        2.营商环境建设目标设定脱离实际第28页
        3.缺乏与本地区同等城市的横向比较第28-29页
        4.营商环境政策措施缺乏针对性第29-30页
    (二)公务员队伍建设影响行政效能发挥第30-32页
        1.公共服务尚未在政府系统形成普遍共识第30页
        2.部门工作人员构成不合理第30-31页
        3.公务员队伍法治观念淡薄第31-32页
    (三)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不够第32-33页
        1.人才引进政策缺乏吸引力第32页
        2.人才培养能力不足第32-33页
    (四)市管县体制限制县级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第33-34页
        1.市县两级政府的关系理顺不到位第34页
        2.政府性投资能力不足第34页
    (五)受地区性大环境影响较大第34-36页
        1.上级政策制约下级政府治理效能第34-35页
        2.地区计划经济时代的惯性思维浓厚第35-36页
五、以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庄河市营商环境建设水平第36-45页
    (一)转变对营商环境建设的认识第36-38页
        1.优质的营商环境是庄河市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的前提和基础第36页
        2.明晰县级政府在营商环境建设中的职能定位第36-37页
        3.提升营商环境建设“顶层设计”的科学性第37-38页
    (二)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效能第38-41页
        1.以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打造专业化的基层公务员队伍第38页
        2.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第38-39页
        3.提高土地要素保障能力第39-40页
        4.加强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第40-41页
        5.建立一站式标准化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第41页
    (三)培养人才优势第41-43页
        1.优化并贯彻人才引进政策第41-42页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第42-43页
    (四)发挥区位优势对营商环境的促进作用第43-45页
        1.将交通作为后发优势,提高物流保障能力第43-44页
        2.搭建企业对外推广合作平台,抢抓对外交流合作的主动权第44-45页
六、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附录第49-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研究
下一篇:法治视域内的监察权运行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