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隧道机电系统运行状态综合评价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1-17页 |
1.2.1 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评价方法的应用现状 | 第14-17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3.1 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1.3.2 论文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隧道机电系统运行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9-33页 |
2.1 概述 | 第19-20页 |
2.2 隧道机电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分析 | 第20-25页 |
2.2.1 通风与照明设施 | 第21-22页 |
2.2.2 交通监控设施 | 第22-23页 |
2.2.3 紧急呼叫与火灾报警设施 | 第23页 |
2.2.4 消防设施 | 第23页 |
2.2.5 供配电设施 | 第23-24页 |
2.2.6 中央控制管理系统 | 第24-25页 |
2.2.7 防雷与接地设施 | 第25页 |
2.3 隧道机电系统运营管理分析 | 第25-29页 |
2.3.1 隧道运营管理 | 第25-26页 |
2.3.2 隧道机电系统的运营管理 | 第26-29页 |
2.4 隧道环境因素分析 | 第29-31页 |
2.4.1 交通环境 | 第29-31页 |
2.4.2 自然环境 | 第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高速公路隧道机电系统运行状态评价指标体系 | 第33-44页 |
3.1 评价目标及需求 | 第33-34页 |
3.2 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指标筛选 | 第34-36页 |
3.2.1 基础指标体系 | 第34-35页 |
3.2.2 指标筛选 | 第35-36页 |
3.3 单指标测算及评价标准 | 第36-42页 |
3.3.1 机电设备技术状况指标分析 | 第37-39页 |
3.3.2 运行效果指标分析 | 第39-42页 |
3.4 指标预处理 | 第42-43页 |
3.4.1 指标类型的一致化处理 | 第42页 |
3.4.2 无量纲化处理 | 第42-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隧道机电系统运行状态的评价方法研究 | 第44-65页 |
4.1 综合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44-45页 |
4.1.1 综合评价的组成要素 | 第44-45页 |
4.1.2 评价的基本过程 | 第45页 |
4.2 综合评价的关键方法 | 第45-56页 |
4.2.1 权重系数的确定 | 第45-54页 |
4.2.2 评价信息的“合成” | 第54-56页 |
4.3 隧道机电系统运行状态评价 | 第56-64页 |
4.3.1 机电系统运行状态的分类评价 | 第57-62页 |
4.3.2 机电系统运行状态的动态排序评价 | 第62-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隧道机电系统运行状态评价实证分析 | 第65-77页 |
5.1 依托工程概述 | 第65-68页 |
5.1.1 灞塬隧道机电系统管理体制 | 第65页 |
5.1.2 灞塬隧道机电系统架构与运行状态 | 第65-67页 |
5.1.3 灞塬隧道机电系统运行检测分析 | 第67-68页 |
5.2 隧道机电系统运行状态的分类评价 | 第68-73页 |
5.2.1 评价阈值计算 | 第68-70页 |
5.2.2 指标获取及预处理 | 第70-72页 |
5.2.3 分类评价 | 第72-73页 |
5.3 隧道机电系统运行状态的动态排序评价 | 第73-76页 |
5.3.1 指标值计算及预处理 | 第73-74页 |
5.3.2 指标权重计算 | 第74-75页 |
5.3.3 动态排序评价 | 第75-7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77页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