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论 | 第9-14页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页 |
(四)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框架 | 第13-14页 |
一、内部控制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14-19页 |
(一) 内部控制管理的涵义与原则 | 第14-15页 |
1. 内部控制管理的涵义 | 第14页 |
2. 内部控制管理的原则 | 第14-15页 |
(二) 内部控制管理的目标与要素 | 第15页 |
1. 内部控制管理的目标 | 第15页 |
2. 内部控制管理的要素 | 第15页 |
(三) 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意义 | 第15-17页 |
1. 实施内部控制管理有利于提升公司形象 | 第16页 |
2. 实施内部控制管理是现代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前提条件 | 第16页 |
3. 实施内部控制管理是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的根本保障 | 第16-17页 |
(四) 尚德电力内部控制管理分析选择的理论 | 第17-19页 |
1. 内部控制管理理论 | 第17页 |
2. 投资者保护理论 | 第17页 |
3. 财务风险管理理论 | 第17-18页 |
4. 竞争优势理论 | 第18-19页 |
二、尚德电力概况及风险分析 | 第19-26页 |
(一) 尚德电力概况 | 第19页 |
(二) 尚德电力财务状况分析 | 第19-25页 |
1. 尚德电力收入及资本结构分析 | 第19-21页 |
2. 尚德电力偿债能力分析 | 第21-23页 |
3. 尚德电力营运能力分析 | 第23-24页 |
4. 尚德电力盈利能力分析 | 第24页 |
5. 尚德电力发展能力分析 | 第24-25页 |
(三) 尚德电力财务风险z值预警分析 | 第25-26页 |
三、尚德电力实施内部控制管理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 第26-33页 |
(一) 尚德电力内部环境分析 | 第26-29页 |
1. 尚德电力织结构分析 | 第26-27页 |
2. 尚德电力人力资源分析 | 第27-28页 |
3. 尚德电力技术研发分析 | 第28-29页 |
(二) 光伏行业环境分析 | 第29-30页 |
(三) 尚德电力竞争力分析——五力模型分析 | 第30-33页 |
1. 尚德电力现有竞争者 | 第30-31页 |
2. 尚德电力潜在竞争者 | 第31页 |
3. 尚德电力替代品分析 | 第31页 |
4. 尚德电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分析 | 第31-32页 |
5. 尚德电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分析 | 第32-33页 |
四、尚德电力内部控制管理存在问题及分析 | 第33-40页 |
(一) 尚德电力实施内部控制管理背景分析 | 第33页 |
(二) 尚德电力内部控制管理要素分析 | 第33-36页 |
1. 尚德电力内部控制管理环境分析 | 第33-34页 |
2. 尚德电力内部控制管理活动分析 | 第34页 |
3. 尚德电力内部控制管理风险评估分析 | 第34-35页 |
4. 尚德电力内部控制管理信息与沟通分析 | 第35页 |
5. 尚德电力内部控制管理监督分析 | 第35-36页 |
(三) 尚德电力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6-40页 |
1. 尚德电力对内部控制管理环境的认知存在局限 | 第36页 |
2. 尚德电力内部控制管理活动范围受限 | 第36-38页 |
3. 尚德电力内部控制管理风险预警机制不够完善 | 第38页 |
4. 尚德电力内部控制管理信息与沟通存在疏漏 | 第38-39页 |
5. 尚德电力内部控制监督系统缺乏相应的独立性 | 第39-40页 |
五、尚德电力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启示 | 第40-43页 |
(一) 尚德电力应当依靠内部控制管理创建诚信的企业文化 | 第40页 |
(二) 尚德电力应当扩大内部控制管理范围、消除控制盲点 | 第40-41页 |
(三) 尚德电力应当加强信息与沟通的内部控制管理 | 第41页 |
(四) 尚德电力应当依据内部控制管理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 第41页 |
(五) 尚德电力应当充分发挥内审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 | 第41-43页 |
六、本文结论和展望 | 第43-46页 |
(一) 本文的结论及建议 | 第43-45页 |
1. 企业应当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与道德体系 | 第43页 |
2. 企业董事会应当制衡老板无限大的权力 | 第43-44页 |
3. 企业应当加强信息与沟通管理 | 第44页 |
4. 企业应当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 第44页 |
5. 企业应当提升内部监督管理职能 | 第44-45页 |
(二) 本文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45页 |
(三) 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