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美艺术的角度看左权民歌
|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左权民歌概述 | 第13-18页 |
| ·左权民歌的起源与发展 | 第13-15页 |
| ·形式分类 | 第15-18页 |
| ·大腔 | 第15-16页 |
| ·小调 | 第16页 |
| ·开花调 | 第16-17页 |
| ·杂曲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左权民歌文本的审美分析 | 第18-28页 |
| ·左权民歌的题材内容之美 | 第18-22页 |
| ·丰富美 | 第18-21页 |
| ·真实美 | 第21页 |
| ·民俗美 | 第21-22页 |
| ·新颖美 | 第22页 |
| ·通俗美 | 第22页 |
| ·左权民歌歌词之美 | 第22-26页 |
| ·朴实自然之美 | 第23页 |
| ·浓郁的左权风味和地方特色之美 | 第23-24页 |
| ·稚拙天真美 | 第24页 |
| ·情感美 | 第24-25页 |
| ·意境美 | 第25-26页 |
| ·左权民歌中的审美趣味 | 第26-28页 |
| ·理趣之美 | 第26页 |
| ·智趣之美 | 第26-27页 |
| ·雅趣之美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左权民歌演唱风格的审美分析 | 第28-31页 |
| ·高音美——高亢有力 洒脱自然 | 第28页 |
| ·低音美——宽厚结实 丰满有力 | 第28-29页 |
| ·长音美——宽广悠扬 流畅清新 | 第29页 |
| ·繁音美——绚丽多彩 细腻华丽 | 第29页 |
| ·韵味美——情深味足 别具风格 | 第29-31页 |
| 第四章 左权民歌被观众接受的审美分析 | 第31-37页 |
| ·左权民歌被大众接受的原因 | 第31-32页 |
| ·审美观念趋向多元化 | 第31页 |
| ·新创作技法对左权民歌的影响 | 第31-32页 |
| ·现代媒体手段对左权民歌的宣传作用 | 第32页 |
| ·左权民歌的审美功能 | 第32-37页 |
| ·陶冶功能 | 第33-34页 |
| ·认识功能 | 第34-35页 |
| ·社会功能 | 第35-37页 |
| 结语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0-41页 |
| 致谢 | 第41-42页 |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42-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