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自卸车驾驶室人机工程开发与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矿用自卸车人机工程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汽车人机工程学概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外汽车人机工程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1.2.3 国内汽车人机工程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 | 第15-16页 |
第2章 驾驶室内部布置理论研究 | 第16-31页 |
2.1 汽车人机工程学中的人体因素 | 第16-23页 |
2.1.1 人的运动特性 | 第16-18页 |
2.1.2 人体测量 | 第18-20页 |
2.1.3 人体模型 | 第20-23页 |
2.2 汽车人机工程设计辅助工具 | 第23-29页 |
2.2.1 H点装置 | 第23-25页 |
2.2.2 眼椭圆 | 第25-27页 |
2.2.3 驾驶员手伸及界面 | 第27-29页 |
2.3 矿用自卸车驾驶室内部布置设计流程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H点设计与优化 | 第31-40页 |
3.1 踏平面关键参数确定 | 第31-32页 |
3.2 H点适宜线法求解 | 第32-33页 |
3.3 H点舒适区域求解 | 第33-38页 |
3.4 H点适宜线修正 | 第38-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驾驶室内部布置设计 | 第40-51页 |
4.1 眼椭圆定位 | 第40-42页 |
4.2 仪表板布置设计 | 第42-43页 |
4.3 操纵装置设计 | 第43-47页 |
4.3.1 手控操纵装置设计 | 第44-46页 |
4.3.2 脚控操纵装置设计 | 第46-47页 |
4.4 作业空间设计 | 第47-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驾驶室人机工程仿真分析 | 第51-64页 |
5.1 人机工程仿真分析相关软件简介 | 第51页 |
5.1.1 RAMSIS软件简介 | 第51页 |
5.1.2 RAMSIS软件特点 | 第51页 |
5.2 相关模型的建立 | 第51-55页 |
5.2.1 矿用自卸车驾驶室三维模型建立 | 第51-53页 |
5.2.2 三维人体模型建立 | 第53-54页 |
5.2.3 虚拟仿真环境的建立 | 第54-55页 |
5.3 舒适性分析 | 第55-57页 |
5.4 视野设计与分析 | 第57-61页 |
5.4.1 前方视野分析 | 第57-59页 |
5.4.2 A柱障碍分析 | 第59-60页 |
5.4.3 仪表板盲区分析 | 第60-61页 |
5.5 可伸及性分析 | 第61-6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总结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