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图表清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1.1.1. 智慧城市与云计算 | 第11-12页 |
1.1.2. K 市建立云计算创新平台的目的 | 第12-13页 |
1.1.3. C 公司与云计算创新平台 | 第13-14页 |
1.2 项目简介 | 第14-15页 |
1.2.1 项目基本情况 | 第14页 |
1.2.2 甲方的责任 | 第14页 |
1.2.3 乙方的责任 | 第14-15页 |
1.3 项目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1.3.1. 项目研究的微观意义 | 第15-16页 |
1.3.2. 项目研究的宏观意义 | 第16-17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1.4.1. 有关发展智慧城市与云计算技术关系的文献 | 第17页 |
1.4.2. 有关中国各个城市发展云计算创新平台的文献 | 第17-18页 |
1.4.3. 有关发展城市级云计算创新平台可行性研究相关的文献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项目的环境及需求分析 | 第19-28页 |
2.1 K 市宏观环境分析 | 第19-20页 |
2.2 K 市产业环境分析 | 第20-22页 |
2.2.1 国外云计算行业环境分析 | 第20-21页 |
2.2.2 国内云计算行业发展现状 | 第21-22页 |
2.2.3 云计算技术发展趋势 | 第22页 |
2.3 K 市发展智慧城市的规划 | 第22-26页 |
2.3.1 通过云计算带动产业发展 | 第22-23页 |
2.3.2 建立 IT 学院培养 IT 人才 | 第23-24页 |
2.3.3 搭建软件开发测试云平台 | 第24-26页 |
2.3.4 构建云安全技术支持服务平台 | 第26页 |
2.4 K 市对云计算创新平台的需求 | 第26-28页 |
第三章 项目的条件和技术保障分析 | 第28-35页 |
3.1 项目的相关产业分析 | 第28页 |
3.2 项目的技术资源分析 | 第28-33页 |
3.3 项目的人才条件分析 | 第33页 |
3.4 项目合作各方资源能力分析 | 第33-35页 |
第四章 项目定位及规划设计方案 | 第35-43页 |
4.1 项目建设目标 | 第35页 |
4.2 项目建设原则 | 第35-36页 |
4.3 项目建设架构 | 第36-37页 |
4.4 项目的产能规模 | 第37页 |
4.5 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 | 第37-39页 |
4.6 建设地点 | 第39页 |
4.7 建设工期 | 第39-40页 |
4.8 建设期管理 | 第40-43页 |
第五章 项目的实施方案 | 第43-60页 |
5.1 基础设施云的建设实施方案 | 第43-55页 |
5.1.1 架构设计 | 第43-48页 |
5.1.2 功能介绍 | 第48-53页 |
5.1.3 平台扩展性设计 | 第53-55页 |
5.2 软件孵化云的建设实施方案 | 第55-60页 |
5.2.1 架构设计 | 第55-56页 |
5.2.2 功能描述 | 第56-58页 |
5.2.3 部署方案 | 第58页 |
5.2.4 管理及运营模式 | 第58-60页 |
第六章 项目投资及收益分析 | 第60-66页 |
6.1 项目投资计划 | 第60-62页 |
6.1.1 项目的审批程序 | 第60页 |
6.1.2 资金使用计划 | 第60-62页 |
6.2 项目收益分析 | 第62-63页 |
6.2.1 经济效益分析 | 第62页 |
6.2.2 收入预测 | 第62页 |
6.2.3 项目的税收及利润空间 | 第62-63页 |
6.2.4 项目的财务指标参数 | 第63页 |
6.2.5 投资回收期测算 | 第63页 |
6.3 项目风险分析 | 第63-66页 |
6.3.1 宏观环境风险 | 第64页 |
6.3.2 行业环境风险 | 第64页 |
6.3.3 企业内部因素决定的风险 | 第64-65页 |
6.3.4 项目风险应对 | 第65-66页 |
第七章 报告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件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