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一、绪论 | 第10-16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2、现实意义 | 第11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四)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1、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创新之处 | 第16页 |
二、大众文化概述 | 第16-22页 |
(一) 大众文化界定 | 第16-18页 |
(二) 大众文化的特征 | 第18-20页 |
1、商业赢利性 | 第18页 |
2、品质世俗性 | 第18-19页 |
3、娱乐消遣性 | 第19页 |
4、大众媒介性 | 第19页 |
5、意识渗透性 | 第19-20页 |
6、流行时尚性 | 第20页 |
(三) 大众文化的价值作用 | 第20-22页 |
1、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 第20-21页 |
2、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 第21页 |
3、加快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 | 第21-22页 |
三、大众文化影响下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 第22-30页 |
(一) 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典型大众文化形式 | 第22-25页 |
1、影视文化 | 第23页 |
2、网络文化 | 第23-24页 |
3、流行音乐 | 第24页 |
4、动漫文化 | 第24-25页 |
(二) 大众文化影响下大学生价值观的现实表征 | 第25-30页 |
1、价值取向的多元性 | 第26-27页 |
2、价值追求的功利性 | 第27页 |
3、价值主体的自我性 | 第27-28页 |
4、价值抉择的矛盾性 | 第28-29页 |
5、价值评价的包容性 | 第29-30页 |
四、大众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双重影响 | 第30-38页 |
(一)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的积极影响 | 第30-32页 |
1、有利于塑造大学生个性独立的价值观 | 第30页 |
2、有利于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价值参考 | 第30-31页 |
3、有利于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机遇 | 第31-32页 |
(二)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的消极影响 | 第32-36页 |
1、导致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趋向边缘化 | 第32-33页 |
2、导致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趋向沉沦化 | 第33-34页 |
3、导致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趋向享乐化 | 第34-35页 |
4、导致大学生的审美价值观趋向感性化 | 第35-36页 |
(三)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分析 | 第36-38页 |
1、大众文化产品的质量良莠不齐 | 第36-37页 |
2、大学生价值观正处于亚稳定性 | 第37页 |
3、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实效性不足 | 第37-38页 |
五、大众文化影响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对策思考 | 第38-45页 |
(一) 引导大众文化积极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 第38-40页 |
1、规约大众文化的发展方向 | 第38-39页 |
2、提升大众文化的人文精神 | 第39-40页 |
3、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 | 第40页 |
(二) 创新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高价值观教育实效 | 第40-43页 |
1、更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理念 | 第40-41页 |
2、完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内容 | 第41-42页 |
3、拓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途径 | 第42-43页 |
(三) 大学生坚持自我教育与锻炼,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 第43-45页 |
1、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标 | 第43页 |
2、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和自控能力 | 第43-44页 |
3、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和审美情趣 | 第44-45页 |
结束语 | 第45-4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附录:调查问卷 | 第50-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