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一)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10页 |
2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6页 |
2、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6-17页 |
(三) 论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7-18页 |
1、论文的主要研究思路 | 第17页 |
2、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一、大学生同辈群体、合作意识界说 | 第18-25页 |
(一) 大学生同辈群体概述 | 第18-23页 |
1、大学生同辈群体的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大学生同辈群体的特征 | 第19-23页 |
(二) 合作意识概述 | 第23-25页 |
二、转型期大学生同辈群体合作意识现状剖析 | 第25-39页 |
(一) 社会转型期对大学生同辈群体的影响 | 第25-33页 |
1、大学生同辈群体思维方式的变化 | 第25-27页 |
2、大学生同辈群体交往方式的变化 | 第27-29页 |
3、大学生同辈群体亚文化的变化 | 第29-33页 |
(二) 转型期影响大学生同辈群体合作意识养成的因素解析 | 第33-39页 |
1、积极合作意识与消极合作意识的对抗 | 第34-35页 |
2、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的对抗 | 第35-37页 |
3、集体主义思想与个人主义思想的对抗 | 第37-39页 |
三、转型期大学生同辈群体合作意识养成的路径探索 | 第39-60页 |
(一) 高校加强合作意识教育 | 第39-49页 |
1、改善“合作型”教学方式 | 第40-41页 |
2、开展合作实践活动 | 第41-43页 |
3、完善“合作型”校园文化 | 第43-49页 |
(二) 同辈群体加强合作实践体验 | 第49-53页 |
1、在交往实践中增进彼此之间的认同感 | 第49-50页 |
2、从“虚拟”交往走向“现实”交往 | 第50-51页 |
3、形成平等合作的人际关系 | 第51-53页 |
(三) 社会加强合作环境的构建 | 第53-60页 |
1、营造和谐、合作的社区文化 | 第53-55页 |
2、媒体应发挥其“正能量”作用 | 第55-59页 |
3、社会多方联动提供合作交流平台 | 第59-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后记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