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新闻采访和报道论文

《人民日报》(1978-2012)全国两会民生议题报道框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6页
    0.1 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意义第9-10页
    0.2 文献综述第10-12页
    0.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2-13页
        0.3.1 研究思路第12页
        0.3.2 研究方法第12-13页
        0.3.3 创新之处第13页
    0.4 概念界定与理论背景第13-16页
        0.4.1 概念界定第13-14页
        0.4.2 理论背景第14-16页
第1章 《人民日报》全国两会民生议题的报道框架及其演变第16-27页
    1.1 《人民日报》全国两会民生议题报道框架的类型第16-19页
        1.1.1 国计民生框架第16-17页
        1.1.2 代表委员框架第17-18页
        1.1.3 社会热点框架第18-19页
    1.2 《人民日报》全国两会民生议题报道框架的演变第19-26页
        1.2.1 民生议题重要性框架建构变化第20-22页
        1.2.2 民生议题政治意义框架建构变化第22-23页
        1.2.3 民生议题贴近性框架建构变化第23-26页
    1.3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2章 《人民日报》全国两会民生议题报道框架形成因素第27-37页
    2.1 政治场域下的民生议题报道框架设置第28-30页
        2.1.1 全国两会特色政治制度内涵的影响第28-30页
        2.1.2 民生议题执政为民政治意义的解读第30页
    2.2 经济场域下的民生议题报道框架设置第30-33页
        2.2.1 媒体竞争的内在推动第31-32页
        2.2.2 受众需求偏好的影响第32-33页
    2.3 民主法制场域下的民生议题报道框架设置第33页
    2.4 媒介组织场域下的民生议题报道框架设置第33-36页
        2.4.1 《人民日报》的定位第34页
        2.4.2 全国两会内容的约束第34-35页
        2.4.3 新闻价值规律的制约第35-36页
    2.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3章 《人民日报》全国两会民生议题报道框架的启示第37-42页
    3.1 报道框架的认识论意义第37-38页
    3.2 报道框架的导向问题第38-40页
    3.3 报道框架的和谐理念第40-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结语第42-43页
注释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48页
附录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J出版社编辑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下一篇:媒介功能视角下的《红旗周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