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原子核物理学、高能物理学论文--高能物理学论文--粒子类型论文--轻子论文

右手惰性中微子暗物质模型研究

致谢第3-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目录第6-9页
第1章 绪论第9-12页
第2章 暗物质模型与实验控测第12-31页
    2.1 暗物质基本理论第12-18页
        2.1.1 暗物质存在的天文观测证据第12-16页
        2.1.2 暗物质密度与热力学遗迹第16-18页
    2.2 暗物质模型第18-24页
        2.2.1 WIMP暗物质模型第19-22页
        2.2.2 Non-WIMPs暗物质模型第22-24页
    2.3 暗物质实验探测第24-29页
        2.3.1 暗物质的直接探测第24-27页
        2.3.2 暗物质间接探测第27-29页
        2.3.3 对撞机暗物质探测第29页
    2.4 小结第29-31页
第3章 右手中微子物理简介第31-41页
    3.1 中微子混合振荡第31-34页
        3.1.1 中微子振荡第31-33页
        3.1.2 三代中微子混合第33-34页
    3.2 中微子质量产生机制第34-37页
        3.2.1 引入右手中微子的标准方案第34-36页
        3.2.2 Seesaw机制第36-37页
        3.2.3 其他产生机制第37页
    3.3 中微子最小标准模型第37-38页
    3.4 右手中微子质量范围第38-40页
    3.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4章 右手惰性中微子暗物质研究第41-56页
    4.1 keV惰性中微子模型第41-44页
        4.1.1 Split seesaw机制第41-42页
        4.1.2 味对称破缺机制第42-43页
        4.1.3 Froggatt-Nielsen机制第43-44页
        4.1.4 标量粒子衰变第44页
    4.2 sterile中微子暗物质在早期宇宙中的产生机制第44-46页
        4.2.1 Dodelson-Widrow混合振荡第44-45页
        4.2.2 Shi-Fuller方案第45-46页
    4.3 sterile中微子暗物质X射线实验探测第46-49页
        4.3.1 Sterile中微子辐射衰变第46-47页
        4.3.2 X射线实验对辐射衰变的观测原理第47-48页
        4.3.3 XMM-Newton实验观测结果第48-49页
    4.4 质量7.1keV右手惰性中微子实验结果分析讨论第49-55页
        4.4.1 之前实验结果以及理论模型参数的限制第49-50页
        4.4.2 产生的问题和影响第50-51页
        4.4.3 共振产生7keV质量sterile中微子第51-53页
        4.4.4 Split机制7.1keV质量sterile中微子实现第53-55页
    4.5 小结第55-56页
第5章 总结和展望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铋基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下一篇:DMPC磷脂分子的粗粒化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