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6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第2章 薪酬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 第16-27页 |
| 2.1 薪酬的基本概况 | 第16-17页 |
| 2.1.1 薪酬的基本概念 | 第16页 |
| 2.1.2 薪酬的构成 | 第16-17页 |
| 2.2 薪酬管理的激励理论 | 第17-20页 |
| 2.2.1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7-18页 |
| 2.2.2 需要层次理论 | 第18页 |
| 2.2.3 双因素理论 | 第18-19页 |
| 2.2.4 公平理论 | 第19-20页 |
| 2.3 薪酬管理工具 | 第20-23页 |
| 2.3.1 岗位评价 | 第20-21页 |
| 2.3.2 绩效管理 | 第21-23页 |
| 2.4 现代薪酬管理发展趋势 | 第23-26页 |
| 2.4.1 个性化薪酬 | 第23-24页 |
| 2.4.2 宽带薪酬 | 第24-25页 |
| 2.4.3 全面薪酬 | 第25页 |
| 2.4.4 知识工资 | 第25-26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秦皇岛广电网络公司薪酬管理现状分析 | 第27-40页 |
| 3.1 秦皇岛广电网络公司概况 | 第27-31页 |
| 3.1.1 秦皇岛广电网络公司简介 | 第27-28页 |
| 3.1.2 秦皇岛广电网络公司人力资源概况 | 第28-31页 |
| 3.2 秦皇岛广电网络公司薪酬管理现状 | 第31-34页 |
| 3.2.1 工资分配制度 | 第31-33页 |
| 3.2.2 奖金分配制度 | 第33页 |
| 3.2.3 福利制度 | 第33-34页 |
| 3.3 秦皇岛广电网络公司薪酬存在的问题 | 第34-39页 |
| 3.3.1 薪酬制度与公司发展战略脱钩 | 第35-36页 |
| 3.3.2 薪酬缺乏内部公平性 | 第36-37页 |
| 3.3.3 薪酬缺乏激励性 | 第37-38页 |
| 3.3.4 没有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与薪酬制度相匹配 | 第38-39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4章 秦皇岛广电网络公司薪酬制度改革方案的设计 | 第40-53页 |
| 4.1 薪酬方案设计原则 | 第40-42页 |
| 4.1.1 聚焦战略导向的原则 | 第40页 |
| 4.1.2 薪酬公平性的原则 | 第40-41页 |
| 4.1.3 岗位价值评估的原则 | 第41-42页 |
| 4.2 薪酬方案设计目标 | 第42页 |
| 4.3 薪酬方案的设计 | 第42-50页 |
| 4.3.1 职位分类和岗位评价 | 第43-45页 |
| 4.3.2 职等职级的确定 | 第45-46页 |
| 4.3.3 工资率和调整系数的确定 | 第46-47页 |
| 4.3.4 薪酬体系构成 | 第47-50页 |
| 4.4 新旧工资体系的比较 | 第50-52页 |
| 4.4.1 工资额的变化 | 第50页 |
| 4.4.2 工资趋势线比较 | 第50-51页 |
| 4.4.3 典型性岗位工资变化 | 第51-52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5章 秦皇岛广电网络公司薪酬管理体系的实施保障 | 第53-58页 |
| 5.1 新旧薪酬体系的衔接 | 第53-54页 |
| 5.1.1 做好薪岗匹配 | 第53页 |
| 5.1.2 做好人岗匹配 | 第53-54页 |
| 5.1.3 解决混岗问题 | 第54页 |
| 5.2 薪酬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54-57页 |
| 5.2.1 采用民主的方式推进体系的实施 | 第54页 |
| 5.2.2 科学设置绩效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 | 第54-57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结论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附录 | 第63-6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