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执行全覆盖联网审计的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文献综述简评 | 第15页 |
1.3 研究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基本思路 | 第15-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 本文研究特色与不足 | 第17-19页 |
第2章 预算执行联网审计国际经验 | 第19-24页 |
2.1 国外联网审计的技术和内容 | 第19-20页 |
2.2 美国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经验 | 第20-21页 |
2.3 英国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经验 | 第21页 |
2.4 日本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经验 | 第21-22页 |
2.5 韩国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经验 | 第22-23页 |
2.6 国际经验简评 | 第23-24页 |
第3章 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 | 第24-34页 |
3.1 部门预算执行 | 第24-26页 |
3.1.1 部门预算的概念 | 第24页 |
3.1.2 部门预算的特点 | 第24-25页 |
3.1.3 部门预算执行的主要任务 | 第25-26页 |
3.2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 | 第26-27页 |
3.2.1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概念及目标 | 第26页 |
3.2.2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 | 第26-27页 |
3.3 联网审计与预算执行 | 第27-30页 |
3.3.1 实施联网审计的重要意义 | 第27-28页 |
3.3.2 联网审计的含义及应用现状 | 第28-29页 |
3.3.3 预算执行联网审计 | 第29-30页 |
3.4 审计全覆盖 | 第30-32页 |
3.4.1 审计全覆盖的含义 | 第30-31页 |
3.4.2 审计全覆盖的重要意义 | 第31-32页 |
3.5 预算执行全覆盖联网审计的理论基础 | 第32-34页 |
3.5.1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第32页 |
3.5.2 公共财政理论 | 第32-34页 |
第4章 天津市预算执行全覆盖联网审计的现状分析 | 第34-51页 |
4.1 传统模式下天津市预算执行审计的不足 | 第34-37页 |
4.1.1 审计效率低下 | 第34-36页 |
4.1.2 审计项目计划安排缺乏科学性 | 第36页 |
4.1.3 审计组织方式难以适应形势需要 | 第36-37页 |
4.2 天津市联网审计系统的构建模式 | 第37-39页 |
4.3 利用联网技术开展预算执行全覆盖审计的优势 | 第39-41页 |
4.4 天津市开展预算执行全覆盖联网审计的条件 | 第41-42页 |
4.4.1 建立相关规章制度 | 第41页 |
4.4.2 采集整合审计数据 | 第41-42页 |
4.4.3 加强人员培训 | 第42页 |
4.5 天津市预算执行全覆盖联网审计的内容 | 第42-44页 |
4.5.1 预算执行总体情况分析 | 第42-43页 |
4.5.2 发现违纪违规线索分析 | 第43-44页 |
4.6 天津市预算执行全覆盖联网审计组织方式 | 第44-46页 |
4.6.1 转变审计工作模式 | 第44-45页 |
4.6.2 完善审计模型 | 第45-46页 |
4.7 天津市预算执行全覆盖联网审计取得的成绩 | 第46-47页 |
4.7.1 总体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 第46页 |
4.7.2 “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分析 | 第46-47页 |
4.7.3 提出完善体制机制建议 | 第47页 |
4.8 天津市预算执行全覆盖联网审计的不足 | 第47-51页 |
4.8.1 全覆盖范围不足 | 第47-48页 |
4.8.2 联网单位数据管理仍不完善 | 第48页 |
4.8.3 财政系统之间缺乏衔接性 | 第48-49页 |
4.8.4 复合型审计专业人才欠缺 | 第49-51页 |
第5章 完善天津市预算执行全覆盖联网审计的对策 | 第51-58页 |
5.1 建立完善联网单位审计信息数据库 | 第51-52页 |
5.1.1 扩大联网审计覆盖面 | 第51页 |
5.1.2 提高联网单位财务会计核算水平 | 第51-52页 |
5.2 处理好审计全覆盖与审计重点的关系 | 第52-53页 |
5.2.1 锁定全覆盖审计重点 | 第52页 |
5.2.2 将资金为主线与权力为主线相结合 | 第52-53页 |
5.2.3 拓展审计深度 | 第53页 |
5.3 防范数据风险 | 第53页 |
5.4 加强复合型审计人才的培养 | 第53-55页 |
5.4.1 加强多渠道培训 | 第54页 |
5.4.2 将传统经验与新技术相结合 | 第54-55页 |
5.4.3 借助外部审计力量 | 第55页 |
5.5 全景式审计提升审计成果 | 第55-56页 |
5.6 健全审计整改和问责机制 | 第56-57页 |
5.7 加强审计宣传工作 | 第57-5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