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6-19页 |
第二章 LSD1的活性抑制对DNA损伤类药物阿霉素的抗肿瘤增敏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 第19-4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9-25页 |
2.1.1 细胞 | 第19页 |
2.1.2 实验设备 | 第19-20页 |
2.1.3 实验耗材 | 第20-21页 |
2.1.4 实验试剂 | 第21-22页 |
2.1.5 试剂配制 | 第22-2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5-34页 |
2.2.1 细胞培养 | 第25页 |
2.2.2 蛋白质的提取过程 | 第25-27页 |
2.2.2.1 裂解法提取细胞内蛋白质的实验过程 | 第25-27页 |
2.2.2.2 直接刮取法提取蛋白质的实验过程 | 第27页 |
2.2.3 SDS-PAGE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27-30页 |
2.2.4 细胞增殖抑制实验 | 第30-31页 |
2.2.5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周期进展 | 第31-33页 |
2.2.6 裸鼠移植瘤实验模型 | 第33-34页 |
2.2.7 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34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34-45页 |
2.3.1 胃癌细胞株中LSD1存在异常表达 | 第34-35页 |
2.3.2 抑制LSD1的活性抑制胃癌细胞MGC-803的增殖 | 第35-37页 |
2.3.3 抑制LSD1的活性不影响胃癌细胞的周期进展 | 第37-39页 |
2.3.4 抑制LSD1的活性可增加肿瘤细胞对DNA损伤类药物的敏感性 | 第39页 |
2.3.5 抑制LSD1的活性增强DOX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能力 | 第39-43页 |
2.3.6 在体内抑制LSD1的活性增强DOX的抗肿瘤作用 | 第43-45页 |
2.4 讨论 | 第45-47页 |
第三章 LSD1对非小细胞肺癌中PD-L1的表达及其非免疫学功能的调节 | 第47-79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48-55页 |
3.1.1 细胞 | 第48页 |
3.1.2 实验设备 | 第48-49页 |
3.1.3 实验耗材 | 第49-50页 |
3.1.4 实验试剂 | 第50-52页 |
3.1.5 试剂配制 | 第52-5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55-63页 |
3.2.1 细胞培养 | 第55页 |
3.2.2 SDS-PAGE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55-56页 |
3.2.3 流式细胞术检测PDL1在细胞膜上的表达 | 第56-57页 |
3.2.4 QPCR法检测基因的转录水平 | 第57-59页 |
3.2.5 慢病毒转染沉默PD-L1表达的H1975细胞的构建 | 第59页 |
3.2.6 克隆形成实验 | 第59-60页 |
3.2.7 Transwell实验 | 第60-61页 |
3.2.8 划痕修复实验 | 第61-62页 |
3.2.9 免疫荧光实验 | 第62-63页 |
3.2.10 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63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63-77页 |
3.3.1 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存在PD-L1和LSD1的异常表达 | 第63-64页 |
3.3.2 抑制LSD1的活性显著下调PD-L1蛋白表达水平 | 第64-66页 |
3.3.3 siRNA沉默LSD1导致PD-L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 | 第66-67页 |
3.3.4 肿瘤微环境不影响LSD1对PD-L1的调节作用 | 第67-69页 |
3.3.5 抑制LSD1的活性降低PD-L1的转录 | 第69页 |
3.3.6 抑制LSD1的活性降低干扰素受体IFNGR1的蛋白表达和转录 | 第69-71页 |
3.3.7 抑制LSD1的活性抑制干扰素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的活化 | 第71-72页 |
3.3.8 抑制LSD1的活性通过促进P53的表达而使PD-L1表达下调 | 第72-73页 |
3.3.9 沉默PD-L1抑制H1975细胞的EMT过程 | 第73-74页 |
3.3.10 沉默PD-L1抑制H1975细胞增殖、迁移和划痕修复能力 | 第74-75页 |
3.3.11 抑制LSD1的活性抑制H1975细胞的EMT过程和划痕修复能力 | 第75-77页 |
3.4 讨论 | 第77-79页 |
全文总结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个人简历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