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一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页 |
二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1-12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四 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我国关于贪贿犯罪数额与情节的立法沿革 | 第14-18页 |
第一节 我国古代贪污贿赂犯罪的立法 | 第14页 |
第二节 我国近代贪污贿赂犯罪的立法 | 第14-15页 |
第三节 我国现代贪污贿赂犯罪的立法 | 第15-16页 |
第四节 对我国贪污贿赂犯罪立法沿革的分析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域外刑法关于贪贿犯罪数额与情节的立法考察 | 第18-24页 |
第一节 我国港、澳、台地区贪污贿赂犯罪之近似立法 | 第18-19页 |
第二节 英美法系国家贪污贿赂犯罪之立法考察 | 第19-21页 |
第三节 大陆法系国家贪污贿赂犯罪立法之相关考察 | 第21-22页 |
第四节 域外贪污贿赂犯罪的立法分析 | 第22-24页 |
第三章 《修九》对贪贿犯罪数额与情节的修改 | 第24-35页 |
第一节 关于数额规定的变化 | 第24-28页 |
一 《修九》前刑法对数额的规定与依据 | 第24-26页 |
二 《修九》对数额规定的变化 | 第26-28页 |
第二节 “情节”地位的提升 | 第28-31页 |
一 《修九》前贪污贿赂犯罪中情节的补充地位 | 第28-30页 |
二 《修九》将情节在贪污贿赂犯罪定罪量刑中的地位提升 | 第30-31页 |
第三节 数额与情节关系的突破 | 第31-33页 |
一 学术界关于两者关系的争论 | 第31-32页 |
二 《修九》背景下数额与情节竞合问题 | 第32-33页 |
第四节 对《修九》有关数额与情节修改的评析 | 第33-35页 |
一 更加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 第33页 |
二 充分评价贪污贿赂犯罪 | 第33-34页 |
三 有效解决重罪轻刑的矛盾 | 第34页 |
四 情节地位的提升也是历史回归的表现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探究司法解释关于贪贿犯罪的数额与情节 | 第35-50页 |
第一节 定罪量刑的数额明显提高 | 第35-41页 |
一 司法解释对数额的规定和依据 | 第35-37页 |
二 《贪贿解释》数额的确定所引发的争论 | 第37-41页 |
第二节 关于情节适用的辩证思考 | 第41-46页 |
一 《贪贿解释》对情节的具体规定 | 第41-43页 |
二 情节适用的条件 | 第43-44页 |
三 《贪贿解释》关于情节规定的不足 | 第44-46页 |
第三节 数额与情节的关系 | 第46-48页 |
一 情节可辅助数额入罪或升高法定刑 | 第46页 |
二 数额与“数额+情节”竞合问题 | 第46-48页 |
第四节 对《贪贿解释》有关数额与情节修改的评析 | 第48-50页 |
第五章 完善贪贿犯罪数额与情节规定的建议 | 第50-56页 |
第一节 降低数额标准 | 第50-52页 |
第二节 提高情节地位 | 第52-54页 |
一 细化情节标准 | 第52-53页 |
二 向情节一元化逐步迈进 | 第53-54页 |
第三节 分立贪污罪和受贿罪的定罪量刑标准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