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牵连犯的处断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第三节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牵连犯概述 | 第12-19页 |
第一节 牵连犯的概念 | 第12-14页 |
一 牵连犯的域外概念 | 第12-13页 |
二 我国刑法理论中牵连犯的概念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牵连犯的罪数本质 | 第14-16页 |
一 罪数判断标准 | 第14-16页 |
二 牵连犯罪数本质之分析 | 第16页 |
第三节 牵连犯的构成特征 | 第16-19页 |
第二章 牵连犯处断的相关规定及理论学说 | 第19-28页 |
第一节 刑事立法及解释中的相关规定 | 第19-21页 |
一 域外刑法中牵连犯的处断 | 第19-20页 |
二 我国刑事立法及司法解释中的相关规定 | 第20-21页 |
第二节 牵连犯处断的理论学说 | 第21-25页 |
一 从一重处断说 | 第21-22页 |
二 数罪并罚说 | 第22-23页 |
三 从一重从重处断说 | 第23-24页 |
四 双重处断说 | 第24-25页 |
第三节 对诸学说的比较分析 | 第25-28页 |
第三章 牵连犯分类处断之提倡 | 第28-35页 |
第一节 牵连犯处断应考虑的因素 | 第28-29页 |
一 牵连犯的社会危害性 | 第28-29页 |
二 充分评价原则和禁止重复评价原则 | 第29页 |
第二节 分类处断的合理性 | 第29-31页 |
一 分类处断符合充分评价原则 | 第29-30页 |
二 分类处断符合禁止重复评价原则 | 第30-31页 |
第三节 不同类型牵连犯的处断原则 | 第31-35页 |
一 牵连犯的分类标准 | 第31-32页 |
二 具有独立关系的牵连犯的处断原则 | 第32-33页 |
三 不具有独立关系的牵连犯的处断原则 | 第33-35页 |
第四章 特殊情形下牵连犯的处断 | 第35-42页 |
第一节 牵连犯与共犯竞合时的处断 | 第35-38页 |
第二节 未完成形态下牵连犯的处断 | 第38-40页 |
一 犯罪预备与牵连犯 | 第38-39页 |
二 犯罪未遂与牵连犯 | 第39-40页 |
三 犯罪中止与牵连犯 | 第40页 |
第三节 牵连犯中一罪为连续犯时的处断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个人简历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