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产业结构论文

山东产业调整中的信贷政策选择研究

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页
第1章 绪论第12-14页
    1.1 问题提出第12页
    1.2 选题的意义第12-13页
    1.3 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第13-14页
        1.3.1 研究思路第13页
        1.3.2 创新之处第13-14页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第14-22页
    2.1 有关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第14-15页
    2.2 银行信贷政策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第15-16页
    2.3 银行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研究第16-18页
    2.4 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相互作用分析第18-22页
        2.4.1 信用自我扩张机制第20页
        2.4.2 资金的市场导向与调整机制第20-21页
        2.4.3 积少成多,满足多样化需求第21页
        2.4.4 构建风险体系,稳定产业发展第21-22页
第3章 国外实践与借鉴第22-27页
    3.1 日本第22-24页
        3.1.1 实行信贷倾斜政策,支持重点产业的发展第22-23页
        3.1.2 强化中小企业金融的制度安排第23页
        3.1.3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制度第23-24页
        3.1.4 建立风险投资事业体系第24页
    3.2 德国第24-25页
        3.2.1 全能银行引导产业变革第24-25页
        3.2.2 倡导绿色信贷,积极制定和推广“赤道原则”第25页
    3.3 美国第25-27页
        3.3.1 直接资金支持第25-26页
        3.3.2 建立风险投资资金体系第26页
        3.3.3 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第26-27页
第4章 山东产融结合的探索和实践第27-37页
    4.1 山东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特点和对信贷的影响第27-32页
        4.1.1 一产比重较大,二产集中度不高,三产则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信贷资源吸纳能力不足第27-28页
        4.1.2 资源丰富,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占比高,集聚了有限的信贷资源第28-30页
        4.1.3 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和利润规模较小,产业调整的长期性和商业银行经营考核的短期性存在明显冲突第30-31页
        4.1.4 产业政策频繁调整导致的信贷风险沉淀了较多的信贷资产第31页
        4.1.5 政府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控制较强,对信贷政策的影响力较大第31-32页
    4.2 山东产融结合探索和实践第32-37页
        4.2.1 鼓励增设金融机构,做大信贷总量第32-33页
        4.2.2 促进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增强融资增信提级功能第33-34页
        4.2.3 加强涉农信贷投放的引导和考核,加大对“三农”领域的信贷支持第34页
        4.2.4 通过贴息、税费减免、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等手段,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第34页
        4.2.5 强化重点行业贷款的差异化监管第34-35页
        4.2.6 加强战略合作,引进专项信贷资金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第35-37页
第5章 信贷政策的目标定位及制度设计第37-46页
    5.1 信贷政策的目标定位第37-39页
        5.1.1 充分关注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第37页
        5.1.2 充分关注全省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第37-38页
        5.1.3 充分关注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第38页
        5.1.4 充分关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第38页
        5.1.5 充分关注市场的竞争效率第38-39页
    5.2 调整信贷政策,引导产业结构同步优化的制度设计第39-41页
        5.2.1 结合地方政府产业规划,实行差异化信贷政策,优化信贷资源配置第39页
        5.2.2 强化考核引导,完善信贷组合第39-40页
        5.2.3 建立客户分层营销体系、优化信贷业务流程第40-41页
        5.2.4 加快改革创新,增强信贷与产业升级的粘合度第41页
    5.3 重点信贷投放第41-46页
        5.3.1 中小企业信贷——建立多层次的银行融资体系第41-43页
        5.3.2 绿色信贷——打造绿色山东、生态山东第43-44页
        5.3.3 社区银行——建设富强山东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7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东部产业转移背景下的皖江示范区产业升级战略研究
下一篇:宁德市飞鸾镇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