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货币论文--中国货币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言第10-14页
    第一节 本文选题背景第10-11页
    第二节 研究意义第11-12页
    第三节 创新之处第12页
    第四节 本文框架第12-14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4-20页
    第一节 国内文献综述第14-17页
        一、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文献综述第14-15页
        二、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文献综述第15-16页
        三、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相关文献综述第16页
        四、有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文献综述第16-17页
    第二节 国外文献综述第17-20页
        一、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文献综述第18页
        二、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文献综述第18-20页
第三章 中介目标选择的相关理论综述第20-26页
    第一节 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相关理论综述第20-23页
        一、瑞典学派第20页
        二、凯恩斯主义关于中介目标的理论综述第20-23页
    第二节 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理论综述第23-25页
        一、货币数量学说第23页
        二、现金余额学说第23-24页
        三、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第24-25页
    第三节 理性预期学派相关理论第25-26页
第四章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理论分析第26-36页
    第一节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第26-30页
        一、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理论分析第26-28页
        二、以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理论分析第28-30页
        三、小结第30页
    第二节 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经济环境第30-32页
        一、经济环境第30-31页
        二、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侧重点和调控过程第31-32页
    第三节 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经济环境第32-35页
        一、经济环境第32-33页
        二、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侧重点和调控过程第33-35页
    第四节 本章结论第35-36页
第五章 世界各国利率市场化的经验及其借鉴第36-45页
    第一节 西方主要国家利率市场化进程及对中介目标的选择第36-41页
        一、美国第36-37页
        二、德国第37-38页
        三、法国第38-40页
        四、日本第40-41页
    第二节 各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比较第41-42页
    第三节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介目标选择的国际经验及教训第42-45页
第六章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实证分析第45-73页
    第一节 数据说明及处理第45-46页
        一、数据说明第45页
        二、数据处理第45-46页
    第二节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实证分析第46-49页
        一、单位根检验第46-49页
    第三节 M1和M2作为中介目标的比较第49-57页
        一、协整检验第49页
        二、Granger因果检验第49-51页
        三、VAR(2)模型的建立第51-57页
    第四节 DR007和CHIBOR作为中介目标的比较第57-63页
        一、协整检验第57-58页
        二、Granger因果检验第58-59页
        三、VAR模型的建立第59-63页
    第五节 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比较第63-73页
        一、模型说明第63-65页
        二、最佳滞后阶数确定第65-66页
        三、协整检验第66页
        四、格兰杰因果检验第66-67页
        五、确定约束矩阵第67页
        六、脉冲响应函数图第67-69页
        七、方差分解第69-71页
        八、实证分析结论第71-73页
第七章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政策建议第73-79页
    第一节 短期内仍把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第73-74页
        一、完善货币供应量统计范围第73-74页
        二、实时监测货币流通速度第74页
    第二节 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第74-75页
    第三节 疏通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第75-79页
        一、在货币市场方面第76页
        二、在债券市场方面第76-77页
        三、增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连接性第77页
        四、加强投资方面的改革第77-78页
        五、保证银行信贷传导渠道的顺畅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致谢第83-84页
在校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第84-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上证50指数成分股与股指期货的配对交易方法与实现
下一篇:创业板高管股权激励动机差异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