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提出 | 第11-12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1 地区背景 | 第12页 |
1.2.2 文化背景 | 第12-13页 |
1.2.3 时代背景 | 第13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1 文献研习 | 第14页 |
1.4.2 实地调研 | 第14-15页 |
1.4.3 分析研究 | 第15页 |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5-17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重要概念释义 | 第17-29页 |
2.1 概述 | 第17页 |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7-25页 |
2.2.1 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2.2.2 城市空间形态相关研究评述 | 第18-22页 |
2.2.3 城市地区性相关研究综述 | 第22-25页 |
2.3 重要概念释义 | 第25-29页 |
2.3.1 人居环境地区性与地区人居环境 | 第25-26页 |
2.3.2 城市空间形态 | 第26-27页 |
2.3.3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 | 第27-29页 |
3 晋中盆地城市分布、变迁分析 | 第29-43页 |
3.1 晋中盆地城市分布格局分析 | 第29-32页 |
3.2 晋中盆地城市分布、变迁的规律特征 | 第32-36页 |
3.2.1 晋中盆地城市分布格局演变 | 第32-35页 |
3.2.2 晋中盆地城市分布变迁的历史阶段划分 | 第35页 |
3.2.3 晋中盆地城市分布格局的地区特征 | 第35-36页 |
3.3 晋中盆地城市分布、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41页 |
3.3.1 影响因素概述 | 第36页 |
3.3.2 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及作用分析 | 第36-38页 |
3.3.3 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及作用分析 | 第38-41页 |
3.4 研究小结 | 第41-43页 |
3.4.1 小结 | 第41页 |
3.4.2 研究案例城市选取 | 第41-43页 |
4 太谷县城传统空间形态地区性研究 | 第43-71页 |
4.1 晋中盆地县城地区性形成的历史背景 | 第43页 |
4.2 太谷县城的历史沿革与变迁 | 第43-46页 |
4.2.1 太谷历史沿革 | 第43-45页 |
4.2.2 太谷县城变迁的历史阶段 | 第45-46页 |
4.3 太谷县城传统空间形态地区性研究 | 第46-66页 |
4.3.1 太谷县城传统空间形态地区性研究内容 | 第46页 |
4.3.2 太谷古城土地空间使用与布局的地区特征 | 第46-51页 |
4.3.3 太谷古城传统城市空间的艺术性地区特征 | 第51-62页 |
4.3.4 太谷古城空间形态人文阐释下的地区性特征 | 第62-66页 |
4.4 太谷古城人居环境营造智慧 | 第66-69页 |
4.4.1 人地契合与人居环境营造智慧 | 第66-67页 |
4.4.2 “合形辅势”的整体城市营造智慧 | 第67页 |
4.4.3 “巧于因借”的城市空间营造智慧 | 第67-68页 |
4.4.4 “深人寤想”的城市人文精神营造智慧 | 第68-69页 |
4.5 研究小结 | 第69-71页 |
5 现代太谷县城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 第71-109页 |
5.1 背景概述 | 第71页 |
5.2 现代太谷县城城市空间的发展演变 | 第71-81页 |
5.2.1 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 | 第71-74页 |
5.2.2 城市空间发展演变分析 | 第74-80页 |
5.2.3 城市空间发展演变的规律特征 | 第80-81页 |
5.3 太谷传统城市空间形态地区性的消解 | 第81-89页 |
5.3.1 城市空间发展背景下的地区性消解 | 第81-82页 |
5.3.3 城市空间传统艺术性地区特征的衰退 | 第82-86页 |
5.3.4 城市空间传统人文精神的削弱 | 第86-88页 |
5.3.5 地区人居视野下现代太谷城市发展的问题 | 第88-89页 |
5.4 现代太谷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影响因素分析 | 第89-104页 |
5.4.1 影响因素概述 | 第89-90页 |
5.4.2 政治影响因素 | 第90-92页 |
5.4.3 经济影响因素 | 第92-94页 |
5.4.4 社会文化因素 | 第94-96页 |
5.4.5 城市总体规划 | 第96-101页 |
5.4.6 重大建设工程 | 第101-103页 |
5.4.7 影响因素作用机制 | 第103-104页 |
5.5 太谷城市传统营造与当代问题之启示 | 第104-107页 |
5.5.1 太谷传统城市设计思维凝练 | 第104-105页 |
5.5.2 古今城市设计思维之辨 | 第105-106页 |
5.5.3 太谷城市传统地区性消解问题的当代启示 | 第106页 |
5.5.4 地区人居视野下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方法 | 第106-107页 |
5.6 研究小结 | 第107-10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9-11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109-110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110-113页 |
6.2.1 研究不足 | 第110-111页 |
6.2.2 展望 | 第111-113页 |
致谢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19页 |
图表目录 | 第119-125页 |
图录 | 第119-123页 |
表录 | 第123-12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125页 |
发表论文 | 第125页 |
参与科研项目 | 第125页 |
参与工程项目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