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电气化铁路论文--供电论文

分布式流处理的铁道供电监控大数据集群容错技术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第10-12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第12-13页
第二章 铁道供电监控的大数据容错问题第13-23页
    2.1 铁道供电系统第13-14页
    2.2 铁道供电调度监控技术第14-17页
    2.3 铁道监控大数据技术及其容错第17-19页
    2.4 模拟监测数据获取第19-22页
    2.5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调度监控大数据集群容错技术第23-32页
    3.1 分布式调度监控容错技术基础第23页
    3.2 调度监控系统的冗余备份容错第23-26页
        3.2.1 主动备份第23-24页
        3.2.2 被动备份第24-25页
        3.2.3 上游备份第25页
        3.2.4 监测数据检查点技术第25-26页
    3.3 调度监控系统的记录级容错第26-30页
        3.3.1 消息队列式监测信息上游备份第27-29页
        3.3.2 调度监控的微批流处理记录级容错第29页
        3.3.3 锚定式监测信息上游备份第29-30页
    3.4 调度监控系统的弹性分布式数据集容错第30-31页
        3.4.1 监测数据弹性分布式数据集与血统链第30页
        3.4.2 调度监控血统链容错机制第30-31页
    3.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四章 基于微批处理的调度监控CLM血统链标记容错新方法第32-49页
    4.1 铁道供电调度监控血统链标记模型第32-34页
        4.1.1 调度监控血统链追溯与条件标记选择第32-33页
        4.1.2 监测信息流的血统链标记计算模型第33-34页
    4.2 监测数据的微批处理分布式计算平台第34-38页
        4.2.1 调度监控系统平台架构第34-35页
        4.2.2 监测数据弹性分布式数据集的操作第35-37页
        4.2.3 监测数据流计算模型第37-38页
    4.3 调度监控的依赖与血统链容错第38-39页
        4.3.1 监测数据弹性分布式数据集的依赖关系第38-39页
        4.3.2 调度监控血统链容错实现原理第39页
    4.4 监测数据的微批处理集群实验平台部署第39-48页
        4.4.1 四机调度监控集群节点的搭建与配置第39-44页
        4.4.2 监测数据的微批处理测试集群的部署第44-48页
    4.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基于CLM血统链标记容错法的调度监控分布式集群测试第49-59页
    5.1 调度监控血统链标记容错法处理流程第49-50页
    5.2 铁道10kV监测数据的集群性能测试第50-54页
        5.2.1 调度监控并行计算测试第50-53页
        5.2.2 监测数据挖掘测试第53-54页
    5.3 调度监控系统的容错性能测试第54-57页
        5.3.1 监测节点故障试验第54-56页
        5.3.2 监测数据迭代性能测试第56-57页
    5.4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六章 基于Storm流处理的铁道供电调度监控实时数据容错第59-79页
    6.1 调度监控实时流处理的并行拓扑计算第59-62页
        6.1.1 监测集群结构与特点第59-60页
        6.1.2 铁道供电调度监控的并行拓扑模型第60-62页
    6.2 调度监控实时流处理集群容错与加锁队列机制第62-68页
        6.2.1 ZooKeeper监测节点容错第62-63页
        6.2.2 Acker调度监控消息容错第63-64页
        6.2.3 分布式监测数据锁调优第64-65页
        6.2.4 安全队列模型参数调优第65-68页
    6.3 监测数据的实时流处理集群实验平台部署第68-73页
        6.3.1 监测数据的流处理容错集群的搭建第68-70页
        6.3.2 调度监控分布式容错的监测第70-73页
    6.4 调度监控集群调优性能测试及结果分析第73-78页
        6.4.1 ZooKeeper监测节点压力测试第73-76页
        6.4.2 分布式监测数据锁性能测试第76-78页
    6.5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七章 总结第79-80页
    7.1 主要工作回顾第79页
    7.2 本课题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地方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3-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动车组大风条件下车轮磨耗对构架振动特性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基于H_∞性能指标的高速列车模糊跟踪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