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写词(Abbreviation) | 第9-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32页 |
1.1 引言 | 第13-15页 |
1.2 水稻开花基因与品种生态地理适应性 | 第15-16页 |
1.3 水稻开花基因和水稻产量构成 | 第16-17页 |
1.4 植物开花信号途径 | 第17-21页 |
1.4.1 春化途径 | 第18-19页 |
1.4.2 自主途径 | 第19页 |
1.4.3 激素途径 | 第19页 |
1.4.4 光周期途径 | 第19-20页 |
1.4.5 成花素FT的空间转运 | 第20-21页 |
1.5 生物钟 | 第21-22页 |
1.6 水稻光周期途径 | 第22-24页 |
1.7 水稻和拟南芥开花途径的异同 | 第24-30页 |
1.7.1 拟南芥CO-FT通路的调控机制 | 第25-27页 |
1.7.2 水稻中Hd1-Hd3a通路的研究进展 | 第27-30页 |
1.8 植物中NF-Y因子研究进展 | 第30页 |
1.9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0-32页 |
第二章 DTH8单倍型影响杂交水稻的生态地理适应性和生产效率 | 第32-49页 |
2.1 引言 | 第32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32-36页 |
2.2.1 水稻材料和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s)的构建 | 第32-34页 |
2.2.2 Illumina RiceSNP50芯片检测 | 第34-35页 |
2.2.3 DTH8单倍型鉴定 | 第35页 |
2.2.4 水稻种植条件 | 第35页 |
2.2.5 总RNA提取和qPCR分析 | 第35-36页 |
2.2.6 统计分析 | 第36页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6-46页 |
2.3.1 不同DTH8单倍型对水稻开花的抑制效应 | 第36-41页 |
2.3.2 与蜀恢527配组的杂交稻中DTH8不同单倍型的组合影响品种的生态地理分布 | 第41-46页 |
2.4 讨论和小结 | 第46-49页 |
第三章 光周期开花基因DTH8的等位基因调控Hd1功能转换的机制研究 | 第49-81页 |
3.1 引言 | 第49-50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50-57页 |
3.2.1 材料 | 第50-51页 |
3.2.2 方法 | 第51-57页 |
3.2.2.1 植物生长条件和开花性状调查 | 第51-52页 |
3.2.2.2 水稻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52页 |
3.2.2.3 EcoTiling分析 | 第52-53页 |
3.2.2.4 载体构建 | 第53-54页 |
3.2.2.5 酵母双杂交实验 | 第54-55页 |
3.2.2.6 烟草BiFC实验 | 第55页 |
3.2.2.7 烟草Co-IP实验 | 第55-56页 |
3.2.2.8 烟草双荧光互作实验(LCI) | 第56页 |
3.2.2.9 水稻原生质体BiFC实验 | 第56-57页 |
3.2.2.10 RNA提取、反转录和qPCR | 第57页 |
3.2.2.11 蛋白提取和Western blot分析 | 第57页 |
3.2.2.12 ChIP实验 | 第57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57-77页 |
3.3.1 CSSL~(dth8(SH527))与CSSL~(Hdl(Nip))的F_2代植株基因型和生育期表现 | 第57-59页 |
3.3.2 NIL~(DH1,2,3),NIL~(Dh1,2,3),NIL~(dH1,2,3),NIL~(dh1,2,3)的遗传背景分析 | 第59-62页 |
3.3.3 DTH8参与Hd1功能反转地抑制下游基因Hd3a的表达 | 第62-63页 |
3.3.4 DJ背景下hd1单突、dth8单突、dth8/hd1双突的开花表型 | 第63-64页 |
3.3.5 Hd1和DTH8在转录水平上相互调控及下游开花基因的节律表达 | 第64-67页 |
3.3.6 DTH8和Hd1的蛋白互作分析 | 第67-72页 |
3.3.6.1 DTH8和Hd1的酵母双杂交分析 | 第67-68页 |
3.3.6.2 DTH8和Hd1的烟草BiFC实验 | 第68-69页 |
3.3.6.3 DTH8和Hd1的双分子荧光互作实验 | 第69-70页 |
3.3.6.4 烟草Co-IP分析Hd1和DTH8的互作 | 第70-71页 |
3.3.6.5 水稻原生质体BiFC实验验证DTH8和Hd1的互作 | 第71-72页 |
3.3.7 DTH8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的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 | 第72-73页 |
3.3.8 Hd1和DTH8能结合Hd3a启动子 | 第73-76页 |
3.3.9 Hd1和DTH8共同参与调控Hd3a染色质H3K27me3水平 | 第76-77页 |
3.4 讨论与小结 | 第77-81页 |
3.4.1 Hd1和DTH8的遗传互作和蛋白互作 | 第77-78页 |
3.4.2 DTH8和Hd1互作调控水稻光周期开花机制 | 第78-81页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第81-83页 |
4.1 DTH8不同单倍型表现出不同的效应值 | 第81页 |
4.2 蜀恢527中无功能dth8单倍型能提高其配组的杂交品种的生态适应性和生产效率 | 第81页 |
4.3 DTH8参与调控Hd1在不同光周期条件下的功能反转 | 第81-82页 |
4.4 DTH8能与Hd1蛋白互作 | 第82页 |
4.5 DTH8和Hd1能结合Hd3a启动子参与调控其H3K27me3水平来响应外界不同光周期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Reference) | 第83-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附录 | 第93-112页 |
硕博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