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郊野公园空间布局的特性与提升策略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引言 | 第9-22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1.2 研究对象 | 第9-16页 |
| 1.2.1 郊野公园概念研究 | 第9-11页 |
| 1.2.2 郊野公园的功能 | 第11-13页 |
| 1.2.3 郊野公园的分类 | 第13-14页 |
| 1.2.4 郊野公园与其他绿地类型对比 | 第14-15页 |
| 1.2.5 城市空间布局概念研究 | 第15-16页 |
| 1.3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 1.4.1 对郊野公园相关概念进行梳理 | 第16-17页 |
| 1.4.2 郊野公园空间布局的探索 | 第17页 |
| 1.4.3 郊野公园建设必要性和研究的意义 | 第17页 |
| 1.5 研究方法 | 第17-21页 |
| 1.5.1 查阅文献资料法 | 第17-18页 |
| 1.5.2 实地调研法 | 第18页 |
| 1.5.3 上位规划的研读 | 第18-21页 |
| 1.6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 2 国内外郊野公园的理论与案例研究 | 第22-34页 |
| 2.1 郊野公园相关理论研究 | 第22-24页 |
| 2.1.1 景观生态学 | 第22-23页 |
| 2.1.2 环城游憩带理论 | 第23页 |
| 2.1.3 城市绿带理论 | 第23-24页 |
| 2.2 国际相关案例研究分析 | 第24-28页 |
| 2.2.1 巴黎-完整而持续的绿色空间策略 | 第24-25页 |
| 2.2.2 伦敦-环城绿带 | 第25-26页 |
| 2.2.3 东京-“环状圈域构造” | 第26-27页 |
| 2.2.4 纽约-绿地方略 | 第27-28页 |
| 2.3 国内大城市郊野公园的实践 | 第28-29页 |
| 2.3.1 香港 | 第28-29页 |
| 2.3.2 上海 | 第29页 |
| 2.4 小结借鉴意义 | 第29-30页 |
| 2.5 郊野公园的综合评价体系 | 第30-33页 |
| 2.5.1 生态功能指标 | 第31页 |
| 2.5.2 景观功能指标 | 第31页 |
| 2.5.3 社会功能指标 | 第31-32页 |
| 2.5.4 科普功能指标 | 第32页 |
| 2.5.5 游憩功能指标 | 第32页 |
| 2.5.6 经济功能指标 | 第32-33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3 北京市郊野公园空间布局的特性 | 第34-53页 |
| 3.1 北京郊野公园的形成和发展 | 第34-36页 |
| 3.1.1 北京城市化进程 | 第34-35页 |
| 3.1.2 北京郊野公园的发展历程 | 第35-36页 |
| 3.2 北京郊野公园与城市的关系 | 第36-39页 |
| 3.2.1 与城市空间的关系 | 第36-37页 |
| 3.2.2 与绿地系统的关系 | 第37-39页 |
| 3.2.3 与城市公园体系的关系 | 第39页 |
| 3.3 北京郊野公园的影响因素 | 第39-40页 |
| 3.3.1 地理因素 | 第39页 |
| 3.3.2 人口因素 | 第39页 |
| 3.3.3 规划调节 | 第39-40页 |
| 3.3.4 经济因素 | 第40页 |
| 3.4 北京郊野公园空间布局研究 | 第40-49页 |
| 3.4.1 北京郊野公园空间分布结构 | 第40-41页 |
| 3.4.2 北京郊野公园空间分布特点 | 第41-47页 |
| 3.4.3 北京郊野公园空间的等级分布 | 第47-48页 |
| 3.4.4 北京郊野公园空间的关系研究 | 第48-49页 |
| 3.5 北京郊野公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49-52页 |
| 3.5.1 建设风格雷同 | 第49页 |
| 3.5.2 建设用地存在相连成片的趋势 | 第49页 |
| 3.5.3 北京郊野公园功能建设不足 | 第49-51页 |
| 3.5.4 文化内容无新意 | 第51页 |
| 3.5.5 游览路径单一 | 第51-52页 |
| 3.5.6 规划与实施不同步 | 第52页 |
| 3.6 小结 | 第52-53页 |
| 4 北京市郊野公园的提升策略 | 第53-68页 |
| 4.1 郊野公园空间规划原则 | 第53-54页 |
| 4.1.1 整体性原则 | 第53页 |
| 4.1.2 生态性原则 | 第53页 |
| 4.1.3 美学性原则 | 第53-54页 |
| 4.1.4 人性化原则 | 第54页 |
| 4.1.5 文化性原则 | 第54页 |
| 4.2 加强空间体系的构建 | 第54-58页 |
| 4.2.1 提升连接度 | 第54-55页 |
| 4.2.2 整合分散用地、局部归并成片 | 第55-58页 |
| 4.3 优化北京郊野公园选址与定位 | 第58-60页 |
| 4.3.1 北京郊野公园选址 | 第58-59页 |
| 4.3.2 郊野公园定位 | 第59-60页 |
| 4.4 完善功能需求 | 第60-63页 |
| 4.4.1 加强公共服务建设 | 第60-61页 |
| 4.4.2 增强主题文化建设 | 第61-62页 |
| 4.4.3 完善生态保护建设 | 第62-63页 |
| 4.5 构建多样化的游览路径 | 第63-67页 |
| 4.5.1 建设绿色慢行系统 | 第63-64页 |
| 4.5.2 设计不同风貌的游览路径 | 第64-65页 |
| 4.5.3 打造因地制宜的游览路径 | 第65-67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68-71页 |
| 5.1 研究结论 | 第68-69页 |
| 5.2 研究的不尽之处 | 第69页 |
| 5.3 研究展望与建议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 个人简介 | 第73-74页 |
| 导师简介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