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大体积混凝土 | 第11-13页 |
1.2.1 大体积混凝土的含义 | 第11-12页 |
1.2.2 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 | 第12-13页 |
1.3 混凝土桥梁温度效应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混凝土桥梁竖向温度梯度各国规范规定 | 第17-21页 |
1.4.1 外国规范对箱型梁竖向温度梯度规定 | 第17-20页 |
1.4.2 我国铁路规范对箱梁竖向温度梯度规定 | 第20-21页 |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21-22页 |
1.5.1 研究的内容 | 第21页 |
1.5.2 研究的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热分析基础知识 | 第22-31页 |
2.1 基本的三种传热方式 | 第22-25页 |
2.1.1 热传导 | 第22-23页 |
2.1.2 热对流 | 第23-24页 |
2.1.3 热辐射 | 第24-25页 |
2.2 传热学经典理论 | 第25-26页 |
2.3 热分析的基本材料属性 | 第26页 |
2.4 符号与单位 | 第26-27页 |
2.5 稳态传热 | 第27-28页 |
2.6 瞬态传热 | 第28页 |
2.7 线性与非线性 | 第28-29页 |
2.8 热荷载形式 | 第29页 |
2.9 边界条件 | 第29-30页 |
2.10 热分析误差估计 | 第30页 |
2.11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ANSYS 热分析 | 第31-45页 |
3.1 热分析现象 | 第31-32页 |
3.1.1 如何处理 ANSYS 中的温度模型 | 第31-32页 |
3.1.2 热分析的类型及耦合场分析 | 第32页 |
3.2 稳态热分析 | 第32-38页 |
3.2.1 热分析单元简介 | 第33-35页 |
3.2.2 热分析的任务 | 第35页 |
3.2.3 建模 | 第35-36页 |
3.2.4 加载并求解 | 第36-38页 |
3.2.5 提取分析结果 | 第38页 |
3.3 瞬态热分析 | 第38-41页 |
3.3.1 单元和命令在热分析中的应用 | 第38页 |
3.3.2 瞬态热分析的任务 | 第38-39页 |
3.3.3 建模 | 第39页 |
3.3.4 加载并求解 | 第39-41页 |
3.3.5 提取分析结果 | 第41页 |
3.4 热辐射 | 第41-44页 |
3.4.1 热辐射问题 | 第41-42页 |
3.4.2 基本术语 | 第42-43页 |
3.4.3 LINK31 杆单元 | 第43页 |
3.4.4 表面效应单元 | 第43页 |
3.4.5 AUX12 辐射矩阵方法 | 第43页 |
3.4.6 热辐射求解方法 | 第43-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混凝土水化热分析 | 第45-73页 |
4.1 导热微分方程形式 | 第45-47页 |
4.2 混凝土水化热计算 | 第47-49页 |
4.2.1 水泥水化热计算 | 第47-48页 |
4.2.2 混凝土绝热温升计算 | 第48-49页 |
4.3 水化放热公式的选取 | 第49-50页 |
4.4 温度场计算参数的确定 | 第50-54页 |
4.4.1 环境温度的确定 | 第50-51页 |
4.4.2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 第51-52页 |
4.4.3 混凝土的比热、导温系数、导热系数的确定 | 第52-53页 |
4.4.4 表面热转移系数 | 第53-54页 |
4.5 箱梁水化热工程数值模拟 | 第54-71页 |
4.5.1 计算模型 | 第54-55页 |
4.5.2 建立的有限元模型: | 第55页 |
4.5.3 计算参数的确定 | 第55-56页 |
4.5.4 边界条件施加 | 第56-57页 |
4.5.5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7-7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五章 混凝土热辐射分析 | 第73-96页 |
5.1 辐射热分析导热微分方程形式 | 第73-74页 |
5.2 太阳物理学概念基本介绍 | 第74-76页 |
5.2.1 太阳常数 | 第74页 |
5.2.2 太阳赤纬角 | 第74-75页 |
5.2.3 太阳时角 | 第75页 |
5.2.4 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 | 第75-76页 |
5.2.5 太阳入射角 | 第76页 |
5.3 混凝土热辐射形式 | 第76-79页 |
5.3.1 对流换热 | 第76-77页 |
5.3.2 太阳辐射 | 第77-79页 |
5.3.3 辐射换热 | 第79页 |
5.4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建立 | 第79-81页 |
5.4.1 初始条件的建立 | 第79-80页 |
5.4.2 边界条件的建立 | 第80-81页 |
5.5 箱梁日照工程数值模拟 | 第81-94页 |
5.5.1 计算模型 | 第82页 |
5.5.2 建立有限元模型 | 第82页 |
5.5.3 计算参数的确定 | 第82-86页 |
5.5.4 边界条件的计算与施加 | 第86-88页 |
5.5.5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88-9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6-98页 |
6.1 结论 | 第96-97页 |
6.2 展望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个人简介、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