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性园林形式设计与情感表达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1 关于情感方面的相关研究 | 第9页 |
1.2.2 关于纪念性园林方面的相关研究 | 第9-10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2. 形式与情感 | 第13-22页 |
2.1 从形式到视觉形式 | 第13-15页 |
2.1.1 有意味的形式 | 第13-14页 |
2.1.2 视觉形式的类型及其组成要素 | 第14-15页 |
2.2 形式的可读与感知 | 第15-17页 |
2.2.1 形式中的序 | 第16页 |
2.2.2 形式的感知过程 | 第16-17页 |
2.3 形式表达情感的理论依据 | 第17-20页 |
2.3.1 异质同构说和移情说 | 第17-18页 |
2.3.2 形式的符号表达 | 第18-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3. 纪念性园林解析 | 第22-41页 |
3.1 相关概念 | 第22-23页 |
3.1.1 纪念性 | 第22页 |
3.1.2 纪念性园林 | 第22-23页 |
3.2 纪念性园林的特征 | 第23-25页 |
3.2.1 形式要素的情感化 | 第23-24页 |
3.2.2 感知主体的参与性 | 第24页 |
3.2.3 纪念情感的主导性 | 第24-25页 |
3.3 纪念性园林中的形式要素 | 第25-34页 |
3.3.1 形态 | 第25-28页 |
3.3.2 色彩 | 第28-29页 |
3.3.3 质感 | 第29-33页 |
3.3.4 肌理 | 第33-34页 |
3.4 人对纪念性园林的感知 | 第34-39页 |
3.4.1 纪念心理的生成 | 第34-35页 |
3.4.2 影响感知的因素 | 第35-36页 |
3.4.3 体验的方式 | 第36-39页 |
3.5 纪念对象的类型 | 第39-40页 |
3.5.1 按纪念的人物分类 | 第39页 |
3.5.2 按纪念的事件分类 | 第39-4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纪念性的表达 | 第41-61页 |
4.1 纪念主题的表达 | 第41-48页 |
4.1.1 英雄崇拜 | 第41-43页 |
4.1.2 反省深思 | 第43-45页 |
4.1.3 歌颂赞扬 | 第45-46页 |
4.1.4 激励教育 | 第46-48页 |
4.2 纪念性表达的形式原则 | 第48-55页 |
4.2.1 简化与统一 | 第48-50页 |
4.2.2 比例与尺度 | 第50-51页 |
4.2.3 秩序与节奏 | 第51-55页 |
4.3 纪念性表达的手法 | 第55-60页 |
4.3.1 观照人的内心感受 | 第55页 |
4.3.2 表达纪念对象的内涵 | 第55-56页 |
4.3.3 利用形式符号的特性 | 第56-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5. 总结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图表目录 | 第64-68页 |
个人简介 | 第68-69页 |
导师简介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