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学(物理冶金)论文--金属的分析试验(金属材料试验)论文--物理试验法论文

交直流复合激励漏磁检测及其关键技术的仿真与实验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 储罐底板无损检测常规方法第13-15页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5-19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5-17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第17-19页
    1.4 论文框架及主要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交直流复合激励漏磁检测技术原理分析第20-26页
    2.1 直流漏磁检测基本原理第20-22页
    2.2 交流漏磁检测基本原理第22-23页
    2.3 基于交直流复合激励的漏测检测技术原理第23-26页
第三章 复合漏磁检测技术仿真研究第26-46页
    3.1 漏磁检测的数学模型第26-27页
    3.2 ANYSYS简介第27-29页
    3.3 漏磁检测有限元模型第29-33页
        3.3.1 物理模型第29-31页
        3.3.2 网格划分第31-33页
    3.4 漏磁检测边界条件、激励及求解第33-37页
        3.4.1 边界条件及激励第33-34页
        3.4.2 求解控制及求解第34-37页
    3.5 交直流激励复合漏磁检测仿真后处理第37-45页
        3.5.1 有限元仿真结果第37-42页
        3.5.2 内、外表面缺陷的区分第42-45页
    3.6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交流漏磁检测趋肤深度机理的研究第46-53页
    4.1 交流漏磁检测中涡流效应的机理分析第46-48页
    4.2 交流磁化场分布的仿真分析第48-51页
        4.2.1 交流漏磁检测三维仿真模型建模第48-49页
        4.2.2 交流磁化场仿真结果第49-51页
    4.3 交流漏磁趋肤深度实验验证第51-52页
    4.4 结论第52-53页
第五章 漏磁检测中提离值影响的研究第53-66页
    5.1 漏磁检测中提离值的影响分析及三维建模第53-55页
    5.2 仿真模型的验证第55-57页
    5.3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第57-63页
        5.3.1 振动条件下的漏磁检测仿真实验第57-60页
        5.3.2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第60-62页
        5.3.3 不同参考信噪比条件下最佳提离值第62-63页
    5.4 本章结论第63-6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6.1 结论第66-67页
    6.2 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5页
致谢第75-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滚珠丝杠摩擦力矩动态检测系统的研制
下一篇:小克银汉霉菌发酵生产γ-亚麻酸培养条件及发酵策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