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一)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学术前史的回顾与思考 | 第11-16页 |
1、俄日掠夺东北矿产资源的研究 | 第11-12页 |
2、清廷与俄日关于东北矿产资源交涉方面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3、清廷与各省督抚交涉立场及策略研究 | 第14-16页 |
(三)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四)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五) 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日对东北矿权的争夺 | 第18-25页 |
(一) 甲午战后至日俄战前俄日对东北的渗透 | 第19-21页 |
(二) 俄日对东北矿权的争夺 | 第21-25页 |
二、清廷的东北矿业政策及对尚存矿权的保护 | 第25-35页 |
(一) 清廷对东北的矿业政策 | 第25-29页 |
(二) 清廷的保矿措施 | 第29-35页 |
三、日俄战争后中国对于东北既失矿权与俄日的交涉 | 第35-54页 |
(一) 中俄关于漠河观音山、夹皮沟金矿的交涉 | 第35-43页 |
1、中俄漠河观音山金矿交涉 | 第35-40页 |
2、中俄夹皮沟金矿交涉 | 第40-43页 |
(二) 中日通怀矿案及本溪湖煤矿的交涉 | 第43-54页 |
1、中日通怀矿案交涉 | 第43-50页 |
2、中日本溪湖煤矿交涉 | 第50-54页 |
四、对清廷及东北将军督抚与俄日交涉的分析 | 第54-64页 |
(一) 对清廷维权方式的分析 | 第54-58页 |
1、以清廷未批准为由进行交涉 | 第54-55页 |
2、以“逾期作废”的方式收回矿权 | 第55页 |
3、以《矿务铁路公共章程》中有关条文为依据进行交涉 | 第55-56页 |
4、以中外合办的方式进行解决 | 第56-57页 |
5、以当时有利于中方的条约为依据进行交涉 | 第57-58页 |
(二) 东北将军督抚在矿权交涉中的施政表现及保矿措施 | 第58-64页 |
五、对清廷及东北将军督抚与俄日交涉的进一步探讨 | 第64-68页 |
(一) 清廷侧重从外交方面进行考量,在矿权处理中尽量地方化 | 第64-65页 |
(二) 清廷与东北将军督抚在矿权交涉过程中的复杂性 | 第65-67页 |
(三) 东北将军督抚的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清廷的交涉决策 | 第67-68页 |
结语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