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发展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4页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三、论文结构说明 | 第13-14页 |
第一章 五四时期民族复兴思想发展的原因 | 第14-20页 |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复兴思想的发展 | 第14-15页 |
二、辛亥革命与民族复兴思想的发展 | 第15-16页 |
三、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民族复兴思想的发展 | 第16-18页 |
四、俄国十月革命与民族复兴思想的发展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民族复兴思想 | 第20-35页 |
一、“青春中华”理论 | 第21-25页 |
二、中华民族之复活 | 第25-30页 |
三、最终路向:走马克思主义道路 | 第30-35页 |
第三章 孙中山及早期国民党人的民族复兴思想 | 第35-46页 |
一、“五族共和”到“国族主义” | 第36-38页 |
二、反对帝国主义与民族自决 | 第38-42页 |
三、国民、民族精神的培养 | 第42-46页 |
第四章 东方文化派的民族复兴思想 | 第46-58页 |
一、中西文明源流、优劣的再认识 | 第47-50页 |
二、民族文化救世说 | 第50-53页 |
三、文明调和与趋新 | 第53-58页 |
第五章 五四时期民族复兴思想的特点 | 第58-64页 |
一、取向悬殊、目的明确 | 第58-59页 |
二、内涵丰富、异中有同 | 第59-61页 |
三、较之清末民初时期的新特点 | 第61-64页 |
结语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69-70页 |
后记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