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生物化学论文

三株放线菌中五酮安莎霉素的挖掘

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符号说明和缩略词第13-15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5-27页
    1 聚酮类化合物及其挖掘第15-18页
        1.1 微生物蕴藏丰富的天然产物第15-16页
        1.2 聚酮类天然产物第16页
        1.3 天然产物的挖掘第16-18页
    2 安莎霉素的研究进展第18-27页
        2.1 安莎霉素的种类及活性第18-21页
        2.2 安莎霉素的生物合成第21-27页
第2章 菌株遗传操作体系的摸索第27-38页
    1 实验材料和试剂第27-28页
        1.1 菌株和质粒第27页
        1.2 培养基第27页
        1.3 试剂第27-28页
        1.4 仪器设备及耗材第28页
    2 实验方法第28-32页
        2.1 培养条件优化第28-29页
        2.2 抗生素敏感性测定第29-30页
        2.3 遗传操作条件的摸索第30-32页
    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2-36页
        3.1 培养条件优化第32-33页
        3.2 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第33-34页
        3.3 大肠杆菌为媒介的接合转移条件的确定第34-36页
    4 总结第36-38页
第3章 三株放线菌中沉默五酮安莎基因簇的激活第38-67页
    1 实验材料和试剂第38-40页
        1.1 菌株和质粒第38-39页
        1.2 培养基第39页
        1.3 试剂(盒)第39页
        1.4 仪器设备及耗材第39-40页
    2 实验方法第40-50页
        2.1 本章使用的引物第40页
        2.2 pSET152ER-regulator整合型重组质粒的构建第40-43页
        2.3 pSET152ER-regulator~1-kasOp~*-regulator~2的构建第43-44页
        2.4 大肠杆菌-放线菌属间接合转移第44-45页
        2.5 过表达突变株的筛选验证第45页
        2.6 pOJ260a△as敲除质粒的构建第45-47页
        2.7 pOJ260a△as::jlmD酰胺合酶基因原位替换质粒的构建第47-48页
        2.8 pJTU1278-Cas9△as:jlmD酰胺合酶基因原位替换质粒的构建第48-49页
        2.9 突变株及野生型的发酵和HPLC检测第49-50页
    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0-65页
        3.1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0-52页
        3.2 S035-SL分到五酮安莎新骨架aminoansamycins A-G第52-60页
        3.4 S033-SARP中五酮安莎新骨架的挖掘第60-64页
        3.5 S046-LuxR中新颖五酮安莎霉素的挖掘第64-65页
    4 总结第65-67页
第4章 链霉菌S051中Naphthgeranine A的生物合成研究第67-78页
    1 实验材料和试剂第67-68页
        1.1 菌株和质粒第67页
        1.2 培养基第67页
        1.3 试剂、试剂盒及限制酶第67-68页
        1.4 仪器设备及耗材第68页
    2 实验方法第68-71页
        2.1 本章使用的引物第68页
        2.2 S051基因簇中SARP基因pSET152ER整合型重组质粒的构建第68页
        2.3 大肠杆菌-放线菌属间接合转移第68页
        2.4 大规模发酵和天然产物分离纯化第68-69页
        2.5 反转录PCR第69-71页
    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1-76页
        3.1 突变株验证及发酵小试第71-72页
        3.2 S051-SARP中Naphthgeranine A的分离和结构鉴定第72-75页
        3.3 SARP(nph R)正调控化合物Naphthgeranine A的生物合成第75-76页
    4 总结第76-78页
第5章 链霉菌S035中其它新颖次级代谢基因簇的激活第78-89页
    1 实验材料和试剂第78-79页
        1.1 菌株和质粒第78-79页
        1.2 培养基第79页
        1.3 试剂(盒)第79页
        1.4 仪器设备及耗材第79页
    2 实验方法第79-83页
        2.1 本章使用的引物第79页
        2.2 S035的全基因组检测和转录组检测第79页
        2.3 S035基因组文库的构建第79-83页
        2.4 pSET152整合型重组质粒的构建第83页
        2.5 大肠杆菌-放线菌属间接合转移第83页
        2.6 过表达突变株的验证第83页
        2.7 突变株及野生型的发酵和HPLC检测第83页
    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3-87页
        3.1 S035的全基因组测序第83-84页
        3.2 S035的转录组检测第84-85页
        3.3 S035中5个新颖次级代谢生物合成基因簇第85-86页
        3.4 过表达突变株的验证第86-87页
        3.5 过表达突变株代谢物的HPLC检测第87页
    4 总结第87-89页
全文总结和展望第89-91页
附录Ⅰ S002/S033/S035/S046/LC6/S051 AHBA合酶基因序列第91-94页
附录Ⅱ S002/S033/S035/S046/LC6酰胺合酶基因序列第94-96页
附录Ⅲ 本研究论文中涉及的培养基第96-98页
附录Ⅳ 本研究论文中使用的试剂(盒)第98-100页
附录Ⅴ 本研究论文中涉及的仪器及设备第100-101页
附录Ⅵ 本研究论文中涉及的引物序列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9页
致谢第109-110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145/F146对光受体细菌视紫红质和古紫质-4光循环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米曲霉尼古丁去甲基酶的筛选与克隆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