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8页 |
| 1.1.1 微生物视紫红质 | 第11-12页 |
| 1.1.2 嗜盐菌 | 第12-14页 |
| 1.1.3 细菌视紫红质和古紫质 | 第14-16页 |
| 1.1.4 光循环和关键残基 | 第16-18页 |
| 1.2 研究进展 | 第18-23页 |
| 1.2.1 质子泵蛋白中间态特性研究 | 第18-20页 |
| 1.2.2 质子泵蛋白的应用 | 第20-21页 |
| 1.2.3 M145/F146的作用 | 第21-23页 |
| 1.3 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 1.3.1 基因工程技术 | 第23-24页 |
| 1.3.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 | 第24-25页 |
| 1.3.3 固体核磁共振技术 | 第25-26页 |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26-27页 |
| 第二章 突变体构建及功能鉴定 | 第27-33页 |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7-29页 |
| 2.1.1 材料 | 第27页 |
| 2.1.2 M145FL33-bR和F146ML33-aR4突变体制备 | 第27-28页 |
| 2.1.3 M145FL33-bR和F146ML33-aR4的表达与纯化 | 第28-29页 |
| 2.1.4 M145FL33-bR和F146ML33-aR4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扫描 | 第29页 |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9-32页 |
| 2.2.1 突变体鉴定 | 第29-30页 |
| 2.2.2 M145FL33-bR和F146ML33-aR4的表达及纯化 | 第30-31页 |
| 2.2.3 M145FL33-bR和F146ML33-aR4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扫描 | 第31-32页 |
| 2.3 总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M145F/F146M单点突变对视黄醛发色团的影响 | 第33-39页 |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 3.1.1 材料 | 第33页 |
| 3.1.2 M145FL33-bR的漂白与重构 | 第33页 |
| 3.1.3 固体核磁共振研究 | 第33-34页 |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4-37页 |
| 3.2.1 M145FL33-bR的漂白重构紫外-可见光谱检测 | 第34-35页 |
| 3.2.2 M145F/F146M单点突变对视黄醛发色团影响的固体核磁共振研究 | 第35-37页 |
| 3.3 本章总结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M145F/F146M单点突变对蛋白光循环中间态及质子泵的影响 | 第39-52页 |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 4.1.1 材料 | 第39页 |
| 4.1.2 M145FL33-bR和F146ML33-aR4的光循环动力学中间态测定 | 第39页 |
| 4.1.3 M145FL33-bR和F146ML33-aR4的FTIR光循环中间态捕捉 | 第39-40页 |
| 4.1.4 M145FL33-bR和F146ML33-aR4的质子供体和质子受体pH滴定 | 第40-41页 |
| 4.1.5 M145FL33-bR和F146ML33-aR4的质子泵功能鉴定 | 第41页 |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1-50页 |
| 4.2.1 M145FL33-bR和F146ML33-aR4的中间态动力学光谱 | 第41-43页 |
| 4.2.2 M145FL33-bR和F146ML33-aR4的红外光谱中间态捕获 | 第43-47页 |
| 4.2.3 突变对质子供体和受体pKa及质子泵强弱的影响 | 第47-50页 |
| 4.3 本章总结 | 第50-52页 |
| 第五章 M145F/F146M单点突变对蛋白聚集状态和ATP生成的影响 | 第52-56页 |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52页 |
| 5.1.1 材料 | 第52页 |
| 5.1.2 M145FL33-bR和F146ML33-aR4膜片层大小测定 | 第52页 |
| 5.1.3 M145FL33-bR和F146ML33-aR4的ATP生成率测定 | 第52页 |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52-55页 |
| 5.2.1 M145FL33-bR和F146ML33-aR4的膜片层大小测定 | 第52-54页 |
| 5.2.2 M145FL33-bR和F146ML33-aR4的ATP生成率测定 | 第54-55页 |
| 5.3 本章总结 | 第55-56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