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24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8-12页 |
1. 语文教育、语文教科书与人的发展 | 第8-9页 |
2. 语文教科书内容选择: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 第9-10页 |
3. 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选择: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 第10-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 理论价值 | 第12页 |
2.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1. 关于“教科书内容”的概念解读 | 第13-14页 |
2. 关于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结构的研究 | 第14-16页 |
3. 关于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选择标准的研究 | 第16页 |
4. 关于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价值取向的研究 | 第16-19页 |
5. 关于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的比较研究 | 第19-20页 |
6. 对研究成果的评价与思考 | 第20-21页 |
(四) 研究对象与基本思路 | 第21-24页 |
1. 研究对象——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作为个案 | 第21-22页 |
2. 研究思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的分析框架 | 第22-23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一、 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选择的历史考察 | 第24-32页 |
(一) 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的历史变迁 | 第24-29页 |
1. 清末民初时期的语文教科书:从注重伦理道德到关注社会现实 | 第24-25页 |
2. 五四运动前后的语文教科书:儿童文学为主体 | 第25-26页 |
3. 三、四十年代的语文教科书:受意识形态的深刻影响 | 第26-27页 |
4.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语文教科书:受意识形态主导 | 第27页 |
5. 十年“文革”时期的语文教科书:意识形态演绎的极端 | 第27-28页 |
6. 改革开放以后的语文教科书:从崇尚科学主义到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 第28-29页 |
(二) 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选择的历史发展趋势 | 第29-30页 |
1. 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选择:意识形态的逐渐内隐 | 第29页 |
2. 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内容选择:关注人的现实发展 | 第29-30页 |
(三) 小结: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选择是不断适应时代的过程 | 第30-32页 |
二、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选择分析 | 第32-50页 |
(一)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价值取向分析 | 第32-44页 |
1. 个人取向 | 第34-38页 |
2. 家庭取向 | 第38-39页 |
3. 国家取向 | 第39-40页 |
4. 社会取向 | 第40页 |
5. 国际取向 | 第40-41页 |
6. 自然取向 | 第41-43页 |
7. 其他 | 第43-44页 |
(二)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不同国别内容构成分析 | 第44-47页 |
1.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华传统文化构成分析 | 第44-45页 |
2.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他国文化构成分析 | 第45-47页 |
(三)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选择:经验与问题 | 第47-50页 |
1.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选择:经验分析 | 第47-48页 |
2.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选择:问题分析 | 第48-50页 |
三、 完善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选择的若干建议 | 第50-55页 |
(一) 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选择标准 | 第50-52页 |
1. 人文性 | 第50-51页 |
2. 民族性 | 第51页 |
3. 经典性 | 第51-52页 |
4. 生活性 | 第52页 |
5. 发展性 | 第52页 |
(二) 完善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选择的具体建议 | 第52-55页 |
1. 精选兼具教育价值和美学价值的文本 | 第53页 |
2. 增加经典性文本的比重 | 第53-54页 |
3. 注重教科书内容的整体性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后记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