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23页 |
第一节 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9-12页 |
一、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 | 第9-10页 |
二、现行初中数学课堂评价明显达不到评价改革的要求 | 第10-11页 |
(一) 初中数学课程目标没有全面达成 | 第10-11页 |
(二) 初中数学教师课堂评价给学生带来一些严重的负面影响 | 第11页 |
三、初中教师教师课堂形成性评价理论研究方面不足 | 第11-12页 |
(一) 初中教师教师课堂形成性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初中教师教师课堂形成性评价理论研究还不够丰富 | 第12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9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二) 初中数学教师课堂形成性评价行为和方式研究 | 第14-15页 |
(三) 初中数学教师课堂形成性评价研究方法和工具 | 第15-16页 |
(四) 初中数学教师课堂形成性评价研究结论——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 | 第16-19页 |
(五)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标准研究 | 第19页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第19-23页 |
(一) 国外课堂评价理念的发展变化 | 第19-20页 |
(二) 教师课堂评价研究 | 第20-23页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设计 | 第23-40页 |
第一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3-29页 |
一、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 第23-25页 |
(一) 课堂评价与形成性评价 | 第23-24页 |
(二) 课堂形成性评价 | 第24-25页 |
(三) 评价障碍 | 第25页 |
二、建构主义 | 第25-26页 |
(一)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 第25-26页 |
(二) 建构主义对课堂评价的启示 | 第26页 |
三、人本主义与多元文化 | 第26-27页 |
(一) 人本主义与多元文化的基本观点 | 第26-27页 |
(二) 人本主义和多元文化对课堂评价的启示 | 第27页 |
四、形成性评价的理念 | 第27-28页 |
(一) 评价目的 | 第27页 |
(二) 评价主体 | 第27-28页 |
(三) 评价内容 | 第28页 |
(四) 评价方法 | 第28页 |
五、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功能 | 第28-29页 |
(一) 实现三维目标和全面发展 | 第28页 |
(二)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 第28页 |
(三) 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 | 第28-29页 |
六、形成性评价的意义 | 第29页 |
(一) 弱化了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 第29页 |
(二) 丰富了课堂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 第29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过程 | 第29-40页 |
一、研究的目的 | 第30页 |
二、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第30-31页 |
三、研究过程 | 第31-38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31-32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33-38页 |
四、本研究的特点 | 第38-39页 |
五、研究说明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初中数学教师课堂形成性评价障碍表现 | 第40-51页 |
第一节 教师课堂形成性评价设计障碍 | 第40-42页 |
一、课堂评价目标定位与设计方面的障碍 | 第40-41页 |
(一) 教师课前缺乏课堂评价目的的设计 | 第40页 |
(二) 课堂评价被蕴含在教学中而得不到凸显 | 第40页 |
(三) 课堂评价目的的功利性色彩严重 | 第40-41页 |
二、教师课堂评价内容选择方面的障碍 | 第41-42页 |
(一) 课堂评价只关注知识、忽视学生情感与技能等全面的发展 | 第41页 |
(二) 课堂评价重结果轻过程 | 第41-42页 |
(三) 课堂评价关注“显性”、忽视“隐性” | 第42页 |
(四) 评价前缺乏系统的设计 | 第42页 |
第二节 教师课堂形成性评价的实施障碍 | 第42-51页 |
一、教师课堂评价方法方面的障碍 | 第42-45页 |
(一) 评价方法千篇一律 | 第42-44页 |
(二) 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依赖于教师的感觉和经验 | 第44-45页 |
(三) 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 | 第45页 |
二、教师评价语言方面的障碍 | 第45-47页 |
(一) 课堂评价中存在一些无效的课堂提问方式 | 第45-46页 |
(二) 教师课堂评价用语匮乏 | 第46页 |
(三) 教师课堂评价语言不当 | 第46-47页 |
三、评价后结果的反馈处理过于简单 | 第47-48页 |
(一) 结果的呈现方式过于简单,反馈对象的范围过于狭隘 | 第47-48页 |
(二) 评价后教师自我反思不足 | 第48页 |
四、评价中主体参与不足,评价内容狭隘 | 第48-51页 |
第四章 初中数学教师课堂形成性评价障碍原因分析 | 第51-73页 |
第一节 教师自身方面的原因 | 第51-66页 |
一、教师认知方面的原因 | 第51-58页 |
(一) 教师对课堂教学和评价认识上存有不足 | 第51-55页 |
(二) 在认识上,把形成性评价孤立起来 | 第55-58页 |
二、教师情感、态度方面的原因 | 第58-66页 |
(一) 教师对课堂评价改革现状缺乏情感认同 | 第58-60页 |
(二) 教师自身现状缺乏情感认同 | 第60-64页 |
(三) 部分教师对在职培训的满意度不高,态度消极 | 第64-66页 |
第二节 外部的原因 | 第66-73页 |
一、学校方面的原因 | 第66-69页 |
(一) 学校对教师的课堂评价的管理松弛 | 第66-68页 |
(二) 学校对教师学习培训的组织、规范不够,教研活动形式化严重 | 第68-69页 |
二、教育管理部门方面的原因 | 第69-70页 |
(一) 教育管理部门对教师课堂评价关注不够 | 第69-70页 |
(二) 教育管理部门在对教师的在职培训管理上不足 | 第70页 |
三、家庭和社会方面的原因 | 第70-73页 |
(一) 家长的观念与课改理念脱节 | 第71页 |
(二) 社会的诸多障碍因素,增加了学校和教师管理工作上的负担 | 第71-73页 |
第五章 初中数学教师课堂形成性评价对策分析 | 第73-85页 |
第一节 提高教师课堂形成性评价的素养和能力 | 第73-78页 |
一、数学教师自觉提高自身课堂形成性评价的素养和能力 | 第73-75页 |
(一) 教师主动、积极学习,改变自身落后的评价观念 | 第73-74页 |
(二) 提高自身的评价素养和能力 | 第74-75页 |
二、学校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课堂评价素养的提高创建平台 | 第75-77页 |
(一) 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课堂评价素养的提高创建机会 | 第75-76页 |
(二) 遵循和使用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培训管理 | 第76-77页 |
(三) 给教师实施课堂形成性评价的保留一定空间 | 第77页 |
(四) 为教师课堂形成性评价提供必要的支持 | 第77页 |
三、外界要给数学教师的课堂评价提供保障 | 第77-78页 |
第二节 提高教师课堂形成性评价的建议 | 第78-84页 |
一、教师在评价前建立系统的评价体系 | 第78-79页 |
二、提高课堂评价过程的有效性建议 | 第79-84页 |
(一) 提高评价方法和工具的多样性、科学性的建议 | 第79-81页 |
(二) 提高课堂评价语言的有效性建议 | 第81-82页 |
(三) 评价结果反馈的有效性建议 | 第82-84页 |
第三节 对教师课堂形成性评价研究的建议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附录 | 第87-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