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社会关系、社会约制论文

江南小镇里的皖籍流动群体交往研究--基于江苏省盛泽镇的调查分析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绪论第10-23页
    第一节 选题来源第10-12页
        一、为什么研究流动群体第10页
        二、为什么要以盛泽镇为案例地第10-11页
        三、为什么对流动群体的交往进行研究第11-12页
    第二节 研究综述第12-17页
        一、国内本项目研究现状综述第12-16页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6-17页
    第三节 研究目的、意义与方法第17-23页
        一、研究目的第17页
        二、研究意义第17-18页
        三、研究方法第18-22页
        四、创新之处第22-23页
第一章 喧闹的小镇:工厂、布匹与外地人第23-37页
    第一节 中国绸都的过去与现在第23-27页
        一、绸都的历史与来源第23-25页
        二、改革后外来劳动力的涌入第25-27页
    第二节、绸都里的外地人第27-30页
        一、浙江人与福建人第27-29页
        二、安徽人第29页
        三、河南人与其他第29-30页
    第三节 绸都里的安徽人第30-37页
        一、安徽人涌入的原因第30-32页
        二、家族性务工出现第32-34页
        三、绸都中安徽人的生活第34-37页
第二章 将就与表演——流动情境下家庭交往的尴尬化解第37-51页
    第一节 流动群体的居住状况分析第37-40页
    第二节 被冲击的家庭关系第40-44页
        一、盛泽的家第40-41页
        二、老家的记忆第41-42页
        三、家庭关系危机第42-44页
    第三节 表演:租住空间内尴尬的化解第44-51页
        一、尴尬的产生第45-48页
        二、尴尬的化解——表演第48-51页
第三章 “我群体”与老乡:皖籍流动群体的交往选择第51-66页
    第一节 皖籍流动群体的交往态度分析第51-54页
    第二节 “我群体”的过客心理第54-60页
        一、“我群体”与“他群体”第54-57页
        二、身在他乡为异客——过客心理第57-60页
    第三节 老乡优先:劳作空间里的交往选择第60-66页
        一、地缘——老乡的划分第61-62页
        二、老乡——亲近的对象第62-64页
        三、老乡关系的内卷化现象第64-66页
第四章 互惠与交换:人情往来中的关系再生产第66-77页
    第一节 乡土关系的维系与移植第66-68页
        一、维系的“通道”第66-67页
        二、乡土关系的移植第67-68页
    第二节 乡土关系中的人情与来往第68-72页
        一、人情及其交换的意义第68-70页
        二、互帮互助第70-71页
        三、作为关系粘合剂的随礼第71-72页
    第三节 互惠与庇护:工厂里的另一种人情第72-77页
        一、工厂里的权利圈第72-74页
        二、送礼第74-77页
第五章 整合与重构:新媒介空间中的关系拓展第77-89页
    第一节 皖籍流动群体的微信使用状况第77-79页
    第二节 微信中家族关系的整合与重构第79-85页
        一、家族微信群的勃兴第79-81页
        二、作为对接平台的微信第81-85页
    第三节 微信中的自我及群体呈现第85-89页
        一、“晒”与自我表露第85-87页
        二、微信中的群体呈现第87-89页
结语第89-92页
参考文献第92-95页
附录一 访谈对象说明第95-96页
附录二 访谈提纲第96-97页
附录三 关于盛泽镇皖籍流动群体交往状况的问卷调查第97-100页
附录四 调研相关图片第100-102页
致谢第102-10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守望先锋》游戏品牌建构与传播策略研究
下一篇:社交众筹: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公益众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