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12-13页 |
1.2 选题依据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1.3.1 群落物种多样性 | 第14页 |
1.3.2 群落功能多样性 | 第14-15页 |
1.3.3 生态系统功能 | 第15-16页 |
1.3.4 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 | 第16页 |
1.3.5 功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 | 第16-17页 |
1.3.6 刺槐的相关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4.1 刺槐林下植物群落与乡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较分析 | 第18-19页 |
1.4.2 刺槐林下植物群落与乡土植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比较分析 | 第19页 |
1.4.3 刺槐林下植物群落与乡土植物群落生物量比较分析 | 第19页 |
1.4.4 群落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与生物量的关系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基础 | 第20-28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0-21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1-27页 |
2.2.1 样品采集与处理方法 | 第21-24页 |
2.2.2 室内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4-25页 |
2.2.3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5-27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刺槐林下植物群落与乡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较分析 | 第28-39页 |
3.1 林下物种组成特征 | 第28-36页 |
3.1.1 草原带林下物种组成特征 | 第28页 |
3.1.2 森林草原带林下物种组成特征 | 第28页 |
3.1.3 森林带林下物种组成特征 | 第28-29页 |
3.1.4 刺槐林下植物群落与乡土植物群落林下物种组成特征的空间变化 | 第29-36页 |
3.2 刺槐林下植物群落与乡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较分析 | 第36-37页 |
3.2.1 刺槐林下植物群落与乡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变化 | 第36-37页 |
3.2.2 刺槐林下植物群落与乡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差异 | 第37页 |
3.3 讨论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刺槐林下植物群落与乡土植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比较分析 | 第39-44页 |
4.1 刺槐林下植物群落与乡土植物群落功能性状 | 第39-40页 |
4.1.1 刺槐林下植物群落与乡土植物群落功能性状的空间变化 | 第39页 |
4.1.2 刺槐林下植物群落与乡土植物群落功能性状的差异比较 | 第39-40页 |
4.2 刺槐林下植物群落与乡土植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 第40-42页 |
4.2.1 刺槐林下植物群落与乡土植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空间变化 | 第40-41页 |
4.2.2 刺槐林下植物群落与乡土植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差异 | 第41-42页 |
4.3 讨论 | 第42-4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刺槐林下植物群落与乡土植物群落生物量与多样性关系 | 第44-51页 |
5.1 刺槐林下植物群落与乡土植物群落生物量的变化 | 第44-45页 |
5.1.1 刺槐林下植物群落与乡土植物群落生物量的空间变化 | 第44页 |
5.1.2 刺槐林下植物群落与乡土植物群落生物量的差异 | 第44-45页 |
5.2 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的关系 | 第45-47页 |
5.2.1 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的相关关系 | 第45页 |
5.2.2 功能多样性与生物量的相关关系 | 第45-46页 |
5.2.3 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与生物量的逐步回归分析 | 第46-47页 |
5.3 讨论 | 第47-50页 |
5.3.1 刺槐与乡土植物群落生物量变化 | 第47页 |
5.3.2 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 第47-5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6.1 结论 | 第51-52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