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造林学、林木育种及造林技术论文--造林计划与实施论文

基于组合评价法的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以陕北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20页
        1.2.1 综合效益及其评价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2 组合评价研究现状第15-20页
    1.3 研究依据第20页
    1.4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5 研究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22-24页
第三章 陕北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24-31页
    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24-25页
    3.2 指标筛选来源第25-26页
    3.3 指标筛选方法第26-27页
    3.4 构建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第27-31页
        3.4.1 评价指标和评价指标体系第27-28页
        3.4.2 指标内涵及计算方法第28-31页
第四章 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组合评价模型建立第31-40页
    4.1 组合评价法的概念第31页
    4.2 组合评价的方法第31-32页
    4.3 本研究所选的赋权法第32-35页
    4.4 本研究所选的单一评价法第35-36页
    4.5 本研究所选的组合法第36-40页
第五章 陕北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组合评价实证分析第40-59页
    5.1 陕北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数据计算第40-48页
    5.2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48-49页
        5.2.1 基于层次分析法第48页
        5.2.2 基于变异系数法第48-49页
    5.3 单一评价结果第49-56页
        5.3.1 综合指数法第49-51页
        5.3.2 功效系数法第51-53页
        5.3.3 灰色关联度法第53-55页
        5.3.4 单一评价结果汇总第55-56页
    5.4 基于平均值法组合评价第56-59页
        5.4.1 组合评价的事前一致性检验第56页
        5.4.2 基于平均值法的组合评价第56-57页
        5.4.3 组合评价的事后一致性检验第57-59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第59-65页
    6.1 研究结论第59-61页
        6.1.1 构建了陕北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第59页
        6.1.2 基于组合评价法构建了陕北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第59-60页
        6.1.3 组合评价相对于单一评价具有更高的可靠性第60页
        6.1.4 应用所构建的组合评价模型对陕北黄土高原地区5个典型退耕县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第60-61页
    6.2 讨论第61-62页
    6.3 政策建议第62-64页
        6.3.1 协调好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共同发展第62页
        6.3.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维护工程成果意识第62-63页
        6.3.3 完善财政补贴政策,确保退耕农户利益第63页
        6.3.4 推动科技支撑机制,加强农民创新意识第63页
        6.3.5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农户生活水平第63页
        6.3.6 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保障农户基础生活第63-64页
    6.4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致谢第69-71页
作者简介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秦岭辛家山林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分布特征
下一篇:刺槐对黄土丘陵区植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