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基础科学论文--建筑物理学论文--建筑热工学论文

北方农村传统采暖方式与室内热环境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绪论第10-22页
   ·北方农村各种采暖方式第10-13页
     ·火炕采暖第10-11页
     ·火墙采暖第11页
     ·土暖气采暖第11-12页
     ·火炉采暖第12页
     ·综合分析第12-13页
   ·本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5页
   ·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5-19页
     ·关于传统民居室内热环境研究第15-16页
     ·关于农村传统采暖方式的研究第16-19页
   ·本论文主要内容与研究思路第19-22页
     ·本论文主要内容第19-20页
     ·本论文研究思路第20-22页
2 火炕采暖房间动态热过程第22-52页
   ·火炕采暖房间建筑热过程第22-28页
     ·建筑热过程概述第22-23页
     ·供暖房间热过程图解第23-26页
     ·火炕采暖房间热过程分析第26-28页
   ·地表太阳辐射强度第28-30页
     ·直射辐射强度第28-29页
     ·天空散射辐射强度第29页
     ·地面反射辐射强度第29-30页
   ·透过窗户的太阳辐射第30-31页
   ·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系数第31-35页
     ·外表面长波辐射换热第31-32页
     ·外表面换热系数的近似计算第32-35页
   ·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系数第35-42页
     ·内表面换热系数的近似计算第37-41页
     ·各壁面对流与辐射热量比例第41-42页
   ·围护结构传热基本模型第42-48页
     ·室内空气热平衡方程第42-43页
     ·围护结构内表面热平衡方程第43-44页
     ·围护结构外表面热平衡方程第44-46页
     ·围护结构传热控制方程第46-48页
   ·火炕传热基本模型第48-51页
     ·火炕内空气热平衡方程第48-49页
     ·火炕内表面热平衡方程第49页
     ·火炕外表面热平衡方程第49-50页
     ·火炕结构传热控制方程第50-51页
   ·火炕采暖民居热过程通用模型第51-52页
3 火炕采暖房间数值计算第52-74页
   ·火炕采暖房间数学物理模型第52-57页
     ·基本假设第52页
     ·物理结构模型第52-53页
     ·室内热平衡方程组第53-55页
     ·室内热平衡方程简化分析第55-57页
   ·火炕数学物理模型第57-59页
     ·基本假设第57页
     ·物理结构模型第57页
     ·火炕内热平衡方程组第57-59页
     ·火炕内热平衡方程简化分析第59页
   ·火炕采暖房间与火炕耦合模型求解第59-62页
     ·恒温模式第59-60页
     ·连续加热模式第60-61页
     ·间歇加热模式第61-62页
   ·实测条件第62-63页
     ·测试时间与地点第62页
     ·测试自然条件第62页
     ·实测建筑介绍第62页
     ·测试方案第62-63页
   ·测试结果第63-66页
     ·烧炕对有关温度的影响第63-64页
     ·室内空气温湿度的变化第64-65页
     ·内外墙表面温度的变化第65-66页
   ·计算条件第66-69页
     ·几何参数第66页
     ·热工参数第66-69页
   ·模型验证与误差分析第69-74页
4 火炕采暖房间室内热环境改善第74-84页
   ·室内热环境指标第74-78页
     ·人体对应的平均辐射温度第74-75页
     ·室内作用温度第75页
     ·实例计算与分析第75-78页
   ·火炕性能优化设计第78-84页
     ·火炕运行方式第78-79页
     ·炕板热容量第79-82页
     ·火炕布置位置第82-83页
     ·火炕所在房间密闭性第83-84页
5 结论第84-86页
致谢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94-96页
附录Ⅰ 计算室内温度与炕面温度程序第96-98页
附录Ⅱ 反应系数计算程序第98-102页
附表Ⅰ 各处空气温度与炕面温度数据第102-104页
附表Ⅱ 各壁面温度与室内外空气温度数据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通地区传统民居研究
下一篇:建筑透明围护结构的热工特性研究与能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