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地区传统民居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论文研究的对象、缘起和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 第11页 |
·选题的缘起 | 第11-12页 |
·选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2-13页 |
·已有相关研究述要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步骤 | 第17页 |
·研究手段 | 第17页 |
·资料来源 | 第17-19页 |
·专业研究理论 | 第19-20页 |
·论文研究框架 | 第20-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2 南通传统民居形成与发展的诸因素探讨 | 第23-43页 |
·南通传统民居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因素 | 第23-25页 |
·地理条件 | 第23-24页 |
·气候条件 | 第24页 |
·建筑材料 | 第24-25页 |
·自然因素对建筑发展的影响 | 第25页 |
·南通传统民居形成与发展的社会因素 | 第25-42页 |
·历史沿革 | 第25-28页 |
·经济因素 | 第28-29页 |
·思想文化传承 | 第29-30页 |
·宗教戏曲文化 | 第30页 |
·宗法制度 | 第30-32页 |
·近代城市规划思想 | 第32-35页 |
·西方近代思潮的涌入 | 第35-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3 南通传统民居的发展历程 | 第43-57页 |
·干栏式建筑 | 第43-44页 |
·住宅形制演变进程 | 第44-45页 |
·土木混合结构 | 第45-47页 |
·草屋、扑屋 | 第46-47页 |
·砖木结构 | 第47-51页 |
·圩式建筑 | 第47-48页 |
·庭院式住宅 | 第48-51页 |
·近代风景园林式住宅 | 第51-54页 |
·发展进程及原因 | 第52页 |
·实例 | 第52-54页 |
·现代独立式住宅 | 第54-56页 |
·发展背景 | 第54-55页 |
·原因对比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4 南通传统民居的建筑特征 | 第57-93页 |
·南通传统民居的建筑空间构成 | 第57-67页 |
·开间 | 第57-59页 |
·步架 | 第59页 |
·院落与轴线 | 第59-61页 |
·组群机制 | 第61-63页 |
·群落 | 第63-65页 |
·室内空间与家居设计 | 第65-67页 |
·南通传统民居的木构技术 | 第67-73页 |
·下分——台基 | 第68-70页 |
·中分——屋身 | 第70-72页 |
·上分——屋顶 | 第72-73页 |
·雕刻 | 第73-78页 |
·木雕 | 第73-76页 |
·砖雕 | 第76-77页 |
·石雕 | 第77-78页 |
·南通传统民居的细部特征 | 第78-92页 |
·照壁 | 第78-79页 |
·门 | 第79-80页 |
·窗 | 第80-83页 |
·火巷 | 第83-84页 |
·铺地 | 第84-85页 |
·细部装饰 | 第85-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5 南通传统民居与周边民居风格比较 | 第93-105页 |
·淮文化与徽州民居 | 第93-95页 |
·形成原因 | 第93-94页 |
·特征归纳 | 第94-95页 |
·吴文化与江南水乡 | 第95-97页 |
·形成原因 | 第96页 |
·特征归纳 | 第96-97页 |
·对比分析 | 第97-103页 |
·民居基本单元的比较 | 第97-98页 |
·单元组合的比较 | 第98-100页 |
·村落形态的比较 | 第100-102页 |
·文化意识的比较 | 第102页 |
·其他 | 第102-103页 |
·相似特征 | 第103-104页 |
·楼居 | 第103-104页 |
·堂屋之制 | 第104页 |
·因地制宜 | 第104页 |
·对立统一 | 第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6 对南通传统民居的思考 | 第105-115页 |
·南通传统民居的价值分析 | 第105-108页 |
·美学艺术价值分析 | 第105页 |
·社会文化价值分析 | 第105-106页 |
·使用价值分析 | 第106-107页 |
·经济价值分析 | 第107-108页 |
·对当今南通民居的思考 | 第108-111页 |
·南通民居从点到面的立体保护 | 第108-109页 |
·对现今农村居住环境的思考 | 第109-110页 |
·对建筑色彩的规范 | 第110页 |
·节能设计 | 第110-111页 |
·对地域创作的启示 | 第111-114页 |
·地域主义 | 第111页 |
·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 第111-113页 |
·建设特色南通城市 | 第113-1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7 结论 | 第115-117页 |
致谢 | 第117-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3页 |
图录索引 | 第123-127页 |
附录A 硕士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第127-129页 |
附录B 调研对象列表 | 第129-133页 |
附录C 南通近代城市建设中建设的项目罗列 | 第133-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