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基础科学论文--建筑物理学论文--建筑热工学论文--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技术论文

建筑透明围护结构的热工特性研究与能耗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3页
1 绪论第13-27页
   ·研究背景第13-16页
     ·建筑能耗与建筑节能第13-14页
     ·建筑透明围护结构的能耗第14-15页
     ·建筑美学、建筑性能和建筑能耗的矛盾第15-16页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第16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6-19页
     ·正确理解节能概念第16页
     ·有效执行节能相关标准第16-17页
     ·促进透明围护行业相关规范的制定和完善第17-18页
     ·推进以DSF为代表的建筑透明围护行业在国内的发展第18-19页
   ·研究范围与相关内涵的界定第19页
     ·研究范围第19页
     ·相关内涵第1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3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9-21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21-22页
     ·相关规范第22-23页
   ·研究方法第23-25页
     ·文献阅读第23页
     ·实地测试第23-25页
     ·理论分析第25页
   ·论文框架第25-26页
   ·本章小结第26-27页
2 建筑透明围护结构概述第27-49页
   ·建筑围护结构的透明性第27-32页
     ·透明建筑材料简述第28-29页
     ·玻璃在建筑中的应用及发展第29-32页
   ·建筑透明围护结构的类型及发展第32-48页
     ·建筑窗户第33-37页
     ·玻璃幕墙第37-44页
     ·玻璃采光顶第44-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3 建筑玻璃的热工特性研究第49-61页
   ·建筑玻璃的种类第49-52页
   ·建筑玻璃的光学热物理特性第52-60页
     ·太阳辐射理论第52-54页
     ·典型玻璃系统的光学热工参数第54-56页
     ·太阳辐射对玻璃的影响第56页
     ·玻璃的光学热工性能第56-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4 窗户热工特性分析与节能优化研究第61-87页
   ·窗户的传热特性分析第61-65页
     ·窗户的物理传热模型及热平衡方程第61-63页
     ·多层玻璃体系封闭气体间层的传热第63-65页
   ·整樘窗热工性能计算第65-70页
     ·整樘窗的几何描述第65-66页
     ·整樘窗传热系数第66-67页
     ·框的传热计算第67-69页
     ·整樘窗遮阳系数第69-70页
     ·整樘窗可见光透射比第70页
   ·窗户节能优化策略第70-79页
     ·窗户的构造形式第71-74页
     ·窗户的朝向第74页
     ·窗户的遮阳第74-76页
     ·窗墙比第76-77页
     ·窗户气密性第77-79页
   ·实例测试及节能优化分析第79-85页
     ·某办公楼测试及节能优化分析第79-82页
     ·某行政楼测试及节能优化分析第82-85页
   ·本章小结第85-87页
5 玻璃幕墙热工特性分析与节能优化研究第87-109页
   ·双层玻璃幕墙的传热特性分析第87-96页
     ·通风双层幕墙的物理传热模型第87-89页
     ·通风双层幕墙的热平衡方程第89-91页
     ·通风空气间层的温度和热流第91-94页
     ·双层通风玻璃幕墙的等效热阻第94-96页
   ·玻璃幕墙热工性能计算第96页
   ·玻璃幕墙节能优化策略第96-103页
     ·玻璃幕墙传热系数的控制第96-97页
     ·双层玻璃幕墙通风间层的节能第97-99页
     ·玻璃幕墙的气密性第99-100页
     ·玻璃幕墙外遮阳第100-103页
     ·玻璃幕墙智能化设计第103页
   ·实例测试及节能优化分析第103-107页
   ·本章小结第107-109页
6 玻璃采光顶热工特性分析与节能优化研究第109-123页
   ·玻璃采光顶的传热特性分析第109-116页
     ·玻璃采光顶的物理传热模型及热平衡方程第109页
     ·玻璃采光顶的传热特性分析第109-116页
   ·玻璃采光顶节能优化策略第116-120页
     ·采光顶传热系数的控制第116-117页
     ·玻璃采光顶的构造形式第117-118页
     ·玻璃采光顶的遮阳第118-119页
     ·玻璃采光顶的通风第119页
     ·其它方面第119-120页
   ·实例测试及节能优化分析第120-122页
   ·本章小结第122-123页
7 结语第123-127页
   ·本文结论第123-124页
   ·本文不足第124页
   ·展望第124-127页
致谢第127-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35页
图表目录第135-139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第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方农村传统采暖方式与室内热环境研究
下一篇:城市绿地智能化灌溉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