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各种桥梁论文--桥梁:按结构分论文--斜拉桥论文

非对称混合体系斜拉桥钢混结合段受力行为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4页
    1.1 概述第10页
    1.2 混合梁斜拉桥的发展与特点第10-13页
        1.2.1 混合梁斜拉桥的发展与应用第10-13页
        1.2.2 混合梁斜拉桥的特性第13页
    1.3 钢混结合段构造形式第13-18页
        1.3.1 钢混结合段主要构造及作用第13-14页
        1.3.2 钢混结合段构造形式第14-18页
    1.4 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研究现状第18-21页
    1.5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第21-22页
    1.6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2-24页
        1.6.1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第22页
        1.6.2 技术路线第22-23页
        1.6.3 主要研究内容第23-24页
第2章 混合梁斜拉桥全桥有限元分析第24-49页
    2.1 工程背景简介第24-25页
    2.2 考虑施工过程的整体有限元建模第25-29页
        2.2.1 整体有限元建模第25-27页
        2.2.2 全桥施工过程第27-29页
    2.3 南溪长江公路大桥整体受力特点第29-37页
        2.3.1 对称混合梁斜拉桥受力特点第30-31页
        2.3.2 对称与非对称情况下南溪长江公路大桥受力特点第31-37页
    2.4 钢混结合段合理位置确定第37-43页
        2.4.1 结构刚度影响第38-39页
        2.4.2 结构内力影响第39-41页
        2.4.3 斜拉索索力影响第41-43页
    2.5 各工况下模型受力分析第43-48页
        2.5.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基本组合工况第44-45页
        2.5.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工况第45-48页
        2.5.3 钢-混结合段承受荷载第48页
    2.6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3章 钢混结合段局部模型分析第49-77页
    3.1 钢混结合段构造简介第49-50页
    3.2 局部模型建立第50-53页
        3.2.1 材料参数第51页
        3.2.2 单元类型选择第51页
        3.2.3 单元网格划分第51-52页
        3.2.4 约束及加载第52-53页
    3.3 钢混结合段应力分析第53-71页
        3.3.1 顶板底板及腹板应力分析第53-60页
        3.3.2 承压板应力分析第60-61页
        3.3.3 加强段钢格室内混凝土应力分析第61-66页
        3.3.4 结合段钢箱内混凝土应力分析第66-69页
        3.3.5 混凝土梁段应力分析第69-71页
    3.4 南溪长江大桥钢混结合段构造特点第71-74页
    3.5 南溪长江大桥钢混结合段受力特点第74-75页
    3.6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4章 不同构造形式对钢混结合段受力影响第77-93页
    4.1 概述第77-78页
    4.2 承压板厚度对钢混结合段受力的影响第78-83页
    4.3 钢格室长度对钢混结合段受力的影响第83-86页
    4.4 三角格室腹板变厚对钢混结合段受力的影响第86-91页
    4.5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结论与展望第93-95页
    结论第93页
    展望第93-95页
致谢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四川省综合运输系统节能减排策略研究
下一篇:软弱炭质板岩隧道施工围岩力学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