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页 |
1.2 碳质板岩层状岩体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理论研究 | 第12-13页 |
1.2.2 室内试验 | 第13-14页 |
1.2.3 数值分析 | 第14页 |
1.3 大断面隧道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1 大断面隧道围岩变形特性研究 | 第15-16页 |
1.3.2 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法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2章 炭质板岩隧道工程条件及施工工法分析 | 第20-27页 |
2.1 工程条件分析 | 第20-21页 |
2.1.1 地质条件 | 第20页 |
2.1.2 水文条件 | 第20-21页 |
2.2 隧道施工稳定性影响因素 | 第21页 |
2.3 板岩隧道开挖及支护方案分析 | 第21页 |
2.4 板岩隧道的变形机理 | 第21-23页 |
2.5 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法 | 第23-25页 |
2.5.1 大断面隧道施工工法比较 | 第23-24页 |
2.5.2 三台阶法和CD法简介 | 第24-2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3章 不同倾角下炭质板岩隧道围岩力学行为分析 | 第27-41页 |
3.1 计算软件及本构模型简介 | 第27-29页 |
3.1.1 计算软件简介 | 第27页 |
3.1.2 本构模型简介 | 第27-29页 |
3.2 模型设计与参数选取 | 第29-32页 |
3.2.1 计算工况设定 | 第29-30页 |
3.2.2 模型设计 | 第30-32页 |
3.2.3 监测点布置 | 第32页 |
3.2.4 隧道沉降及水平收敛规范值 | 第32页 |
3.3 计算基本假定 | 第32-33页 |
3.4 不同倾角下围岩力学行为分析 | 第33-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不同施工工法下炭质板岩隧道围岩力学行为分析 | 第41-69页 |
4.1 计算工况与模型设计 | 第41-42页 |
4.1.1 计算工况设定 | 第41页 |
4.1.2 模型设计 | 第41-42页 |
4.2 均质岩体与板岩岩体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第42-47页 |
4.3 0 °倾角下不同施工工法分析 | 第47-53页 |
4.4 30 °倾角下不同施工工法分析 | 第53-60页 |
4.5 60 °倾角下不同施工工法分析 | 第60-6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5章 循环开挖进尺对板岩隧道围岩力学特性影响 | 第69-81页 |
5.1 计算工况与模型设计 | 第69页 |
5.2 不同循环进尺对围岩的影响 | 第69-79页 |
5.2.1 循环进尺为1m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 第69-73页 |
5.2.2 循环进尺为2m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 第73-76页 |
5.2.3 循环进尺为3m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 第76-7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展望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