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特种铁路论文--城市铁路、市郊铁路论文

成都市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衔接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5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第13-23页
        1.2.1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3-20页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23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3-25页
        1.3.1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3.2 技术路线第24-25页
第2章 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衔接理论概述第25-40页
    2.1 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对比第25-31页
        2.1.1 服务定位第25页
        2.1.2 技术特征第25-28页
        2.1.3 运输组织第28-30页
        2.1.4 客流特征第30-31页
    2.2 市域轨道交通一体化运营衔接模式第31-39页
        2.2.1 市域轨道交通一体化运营体系含义第31-32页
        2.2.2 市域轨道交通一体化运营衔接模式及适用范围第32-37页
        2.2.3 市域轨道交通一体化运营衔接模式选择第37-39页
    2.3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3章 成都市域轨道交通一体化运营衔接模式设计与换乘节点分析第40-58页
    3.1 成都市市域轨道交通一体化运营衔接模式第40-48页
        3.1.1 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规划第40-44页
        3.1.2 成都市域轨道交通一体化运营衔接实现途径第44-46页
        3.1.3 成都市域轨道交通一体化运营衔接模式设计第46-48页
    3.2 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节点选择影响因素分析与提取第48-50页
        3.2.1 影响节点选址的外部属性第48-49页
        3.2.2 影响节点选址的内部条件第49-50页
    3.3 成都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节点聚类分析第50-57页
        3.3.1 换乘节点选择影响因素提取第51-53页
        3.3.2 聚类因素因子分析第53-55页
        3.3.3 聚类分析算法与节点备选集确定第55-57页
    3.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4章 成都市域轨道交通换乘节点选择优化模型第58-74页
    4.1 换乘节点选择问题描述与求解思路第58-60页
    4.2 市域轨道交通换乘节点选择模型构建第60-64页
        4.2.1 模型相关假设第60-61页
        4.2.2 相关参数分析第61-63页
        4.2.3 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第63-64页
    4.3 成都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节点选择第64-73页
        4.3.1 成都市市域轨道交通多点换乘衔接问题第64-67页
        4.3.2 客流路径与模型相关参数确定第67-71页
        4.3.3 节点选择模型建立与求解第71-73页
    4.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5章 成都市域轨道交通换乘节点内换乘组织问题研究第74-86页
    5.1 市域轨道交通换乘节点一体化换乘组织方式选择第74-77页
        5.1.1 节点换乘组织方式分析第74-76页
        5.1.2 换乘组织方式选择第76-77页
    5.2 市域轨道交通换乘节点内流线组织与换乘设施分析第77-81页
        5.2.1 换乘设备设施分析第77-79页
        5.2.2 换乘流线组织第79-81页
    5.3 成都站市域轨道交通换乘组织研究第81-85页
        5.3.1 成都站概况第81-82页
        5.3.2 成都站市域轨道交通换乘流线与换乘设施分析第82-84页
        5.3.3 成都站市域轨道交通换乘客流流线优化建议第84-85页
    5.4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结论与展望第86-88页
    一.研究结论第86-87页
    二.不足与展望第87-88页
致谢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3页
附录1第93-94页
附录2第94-98页
附录3第98-9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气化铁路谐波对电能计量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编组站调车线运用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