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思维可视化视角下小学生认知能力培养研究--以沈阳市X小学科学课为例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6页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第10-12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二) 研究目的第11-12页
        (三) 研究意义第12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一) 关于思维可视化研究的现状第12-13页
        (二) 关于培养小学生认知能力研究的现状第13-14页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4-16页
        (一) 研究内容第14-15页
        (二) 研究方法第15-16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第16-21页
    一、理论基础第16-18页
        (一)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第16页
        (二) 认知负荷理论第16-18页
    二、概念界定第18-20页
        (一) 思维可视化第18页
        (二) 思维可视化工具第18-19页
        (三) 认知能力第19-20页
    三、思维可视化与认知能力的关联第20-21页
第三章 基于思维可视化的课程设计分析第21-27页
    一、小学科学课研究分析第21-23页
        (一) 小学科学课现状分析第21页
        (二) 最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第21页
        (三) 科学学科基本理念与课程目标第21-23页
    二、小学科学学科教学模式第23-24页
        (一) 讲授式教学模式第23页
        (二) 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第23-24页
        (三) 探究式教学模式第24页
        (四) 发现式教学模式第24页
    三、教学模式与课程的选择分析第24-25页
        (一) 教学模式的选择分析第24-25页
        (二) 设计课程的选择分析第25页
    四、思维可视化相关分析第25-27页
        (一) 思维可视化的作用分析第25-26页
        (二) 思维可视化工具选取原则第26页
        (三) 思维可视化工具制作运用分析第26-27页
第四章 思维可视化视角下的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第27-39页
    一、讲授式教学模式下《心脏和血液循环》的教学设计第27-32页
        (一) 教学目标的设定及思维可视化工具的选取第27-30页
        (二) 基于思维可视化工具的教学组织第30-31页
        (三) 导入新课,课程讲授第31-32页
        (四) 运用巩固,检查效果第32页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下的《研究透镜》教学设计第32-39页
        (一) 教学目标的设定及思维可视化工具的选取第32-35页
        (二) 基于思维可视化工具的情境创设第35-36页
        (三) 确定问题,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完成任务第36-37页
        (四) 检查效果,点评总结第37-39页
第五章 教学设计的实施效果分析第39-52页
    一、教学对象基本情况第39页
    二、教学设计目的第39页
    三、教学设计的实施第39-47页
        (一) 《心脏和血液循环》课堂实施第39-43页
        (二) 《研究透镜》课堂实施第43-47页
    四、实施效果分析第47-51页
        (一) 效果分析方法第47-48页
        (二) 《心脏和血液循环》课堂实施效果第48-49页
        (三) 《研究透镜》课堂实施效果第49-51页
    五、实施中的不足第51-52页
结论与展望第52-54页
    一、结论第52页
    二、不足与展望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附录第56-64页
    附录一《心脏与血液循环》学生学习访谈提纲第56-57页
    附录二《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师访谈提纲第57-58页
    附录三《心脏与血液循环》与学生访谈记录第58-59页
    附录四《心脏与血液循环》与刘老师访谈记录第59-60页
    附录五《研究透镜》学生学习访谈提纲第60-61页
    附录六《研究透镜》教师访谈提纲第61-62页
    附录七《研究透镜》与学生访谈记录第62-63页
    附录八《研究透镜》与张老师访谈记录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个人简历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纹理合成的Criminisi图像修复算法
下一篇:具有普适性的手部静脉识别关键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