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基于购买意愿视角的电动汽车市场发展实证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1. 导言第18-31页
    1.1 研究背景第18-22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2-25页
    1.3 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第25页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5-28页
    1.5 研究框架第28-29页
    1.6 本文的创新点第29-31页
2. 文献综述第31-49页
    2.1 关于电动汽车市场的研究第31-34页
    2.2 关于感知价值理论的研究第34-40页
    2.3 关于购买意愿的相关研究第40-44页
    2.4 政府政策第44-47页
    2.5 文献述评第47-49页
3. 基本定义与理论关系第49-57页
    3.1 本文对购买意愿和感知价值的定义第49-50页
    3.2 购买意愿和感知价值的关系证明第50-52页
    3.3 消费者购买意愿和电动汽车市场化的关系第52-57页
4. 消费者购买意愿实证研究模型的建立第57-67页
    4.1 研究模型理论基础和假设的提出第57-61页
    4.2 测量问项的理论来源第61-65页
    4.3 问卷的设计和主体结构第65-67页
5. 高速电动汽车的数据分析和相关结论第67-91页
    5.1 小样本数据分析第67-70页
    5.2 比亚迪员工的样本能否参与分析的验证第70-74页
    5.3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74-77页
    5.4 相关分析第77-79页
    5.5 回归分析第79-81页
    5.6 人口统计变量的差异性分析第81-86页
    5.7 数据分析结论第86-91页
6. 低速电动汽车的数据分析和相关结论第91-106页
    6.1 小样本数据分析第91-93页
    6.2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93-96页
    6.3 相关分析第96-98页
    6.4 回归分析第98-99页
    6.5 人口统计变量的差异性分析第99-103页
    6.6 数据分析结论第103-106页
7. 政府政策的调节作用第106-127页
    7.1 我国政府出台的电动汽车扶持政策第106-110页
    7.2 政府政策对高速电动汽车调节作用的分层回归第110-115页
    7.3 政府政策对低速电动汽车调节作用的分层回归第115-118页
    7.4 政府政策调节作用的效应第118-124页
    7.5 假设检验的结果总结第124-125页
    7.6 电动汽车市场发展变量关系总结第125-127页
8. 国外电动汽车发展政策对我国的启示第127-136页
    8.1 国外电动汽车市场发展概况第127-129页
    8.2 国外发展电动汽车的政策借鉴第129-134页
    8.3 各国政策对我国发展电动车市场的若干启示第134-136页
9. 完善我国电动汽车市场发展的建议第136-145页
    9.1 政府层面:进一步加强对消费者的政策引导,提升政策调节作用第136-140页
    9.2 企业层面:进一步契合和满足消费者需求,降低感知风险第140-143页
    9.3 消费者层面:进一步加强对消费者的行为引导,提升感知价值第143-144页
    9.4 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第144-145页
致谢第145-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62页
附录1 高速电动汽车调查问卷第162-165页
附录2 低速电动汽车调查问卷第165-168页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完成的学术论文第168-169页
附录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课题第169页

论文共1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物流配送系统的电动汽车路径优化问题研究
下一篇:机场时刻资源优化配置与“空铁联运”市场需求预测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