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促进现代城市社区交往的策略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7页
    1.1 选题的缘由第8页
    1.2 研究背景第8-11页
        1.2.1 我国城市居住空间的建设成就第8-9页
        1.2.2 我国城市社区居民交往的现状第9-10页
        1.2.3 城市社区交往危机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第10页
        1.2.4 社区交往危机没有得到社会足够的重视第10-11页
        1.2.5 应对城市社区交往危机正处在关键的时期第11页
    1.3 研究对象的概念界定第11-13页
        1.3.1 社区及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1-13页
        1.3.2 社会交往、社区交往及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3页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1.5 研究视角、方法与研究框架第14-17页
        1.5.1 研究视角与方法第14-15页
        1.5.2 研究框架第15-17页
第二章 社区交往研究的理论探索第17-26页
    2.1 主体间交往理论第17-18页
    2.2 行为与环境相互作用理论第18-23页
    2.3 社会与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第23-24页
    2.4 当代城市规划理论对交往问题的研究第24-25页
        2.4.1 新城市主义理论对于社区交往问题的研究第24页
        2.4.2 社区适宜居住性理论对于社区交往问题的研究第24-25页
    2.5 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我国城市居住社区与居民交往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分析第26-37页
    3.1 我国居住社区的历史演进第26-29页
    3.2 当前城市居住社区与居民交往状况的现实分析第29-36页
        3.2.1 当前城市居住社区的时代背景第29-31页
        3.2.2 当前我国城市居住社区的不同类型及交往状况第31-34页
        3.2.3 现代城市社区居民交往的特点第34-36页
    3.3 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社区交往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交往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第37-47页
    4.1 社区交往的重要意义第37-43页
        4.1.1 从社会层面分析第37-39页
        4.1.2 从社区层面分析第39-40页
        4.1.3 从居民个体层面分析第40-43页
    4.2 当前社区交往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第43-46页
        4.2.1 社会大环境的因素第44-45页
        4.2.2 社区环境的因素第45页
        4.2.3 居民个体的因素第45-46页
    4.3 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实例分析—促进社区交往的实践探索第47-58页
    5.1 实例一:深圳万科四季花城第47-53页
        5.1.1 社区空间组织结构第48-49页
        5.1.2 社区公共空间系统第49-51页
        5.1.3 人车共存的交通模式第51-52页
        5.1.4 社区管理与社区群体组织第52页
        5.1.5 分析总结第52-53页
    5.2 实例二:曹妃甸生态城83 社区第53-57页
        5.2.1 社区邻里空间结构第53-55页
        5.2.2 社区的混合式功能布局第55-57页
        5.2.3 分析总结第57页
    5.3 小结第57-58页
第六章 促进城市社区交往的策略第58-81页
    6.1 社区空间环境的营造策略第58-77页
        6.1.1 营造的基本原则第58页
        6.1.2 社区规模第58-60页
        6.1.3 社区的多样性第60-62页
        6.1.4 交往环境的物理条件与安全的状况第62-63页
        6.1.5 建筑形态第63-66页
        6.1.6 外部空间尺度与形态第66-69页
        6.1.7 交通组织模式第69-72页
        6.1.8 公共空间与公共设施第72-74页
        6.1.9 过度空间的设置第74-77页
    6.2 社区组织建设第77-80页
        6.2.1 社区组织建构模式的改革和发展第77-78页
        6.2.2 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第78-80页
    6.3 小结第80-81页
第七章 结语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4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4-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岛历史街区保护实践的研究
下一篇:内燃机表面辐射噪声盲源分离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