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信息管理的困境及对策研究--以上海为例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第18-26页 |
一、城市规划管理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二、信息管理基础理论 | 第20-26页 |
第四节 研究的方案 | 第26-28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26页 |
二、研究目标 | 第26-27页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城市规划信息管理的基本内涵及意义 | 第28-31页 |
第一节基本内涵 | 第28-29页 |
一、在信息管理下的城市规划 | 第28页 |
二、城市规划信息管理的内容 | 第28-29页 |
第二节城市规划信息管理的意义 | 第29-31页 |
一、有利于规划效能的提高 | 第29-30页 |
二、有利于规划信息资源的整合 | 第30页 |
三、有利于公众参与规划的建设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城市规划信息管理的现状、困境及其原因 | 第31-41页 |
第一节城市规划信息管理的现状 | 第31-32页 |
一、基本情况 | 第31-32页 |
二、主要工作 | 第32页 |
第二节城市规划信息管理的困境 | 第32-36页 |
一、信息采集率低 | 第32-33页 |
二、信息管理缺乏规划 | 第33页 |
三、协同办公进展缓慢 | 第33-35页 |
四、统一标准组织机构缺乏 | 第35页 |
五、信息公开滞后 | 第35-36页 |
六、信息技术水平较低 | 第36页 |
第三节城市规划信息管理的困境原因 | 第36-41页 |
一、信息管理制度的落后 | 第36-37页 |
二、信息管理体制的不足 | 第37-39页 |
三、信息管理机制的不足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国外的主要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41-48页 |
第一节 国外的主要经验 | 第41-46页 |
一、日本城市建设部门的信息管理 | 第41-43页 |
二、美国政府的信息管理 | 第43-44页 |
三、德国政府的信息管理 | 第44-46页 |
第二节 对我国的启示 | 第46-48页 |
一、建立信息化标准 | 第46页 |
二、共享信息网络 | 第46-47页 |
三、完善信息管理的体制机制 | 第47页 |
四、加强信息安全性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城市规划信息管理的对策 | 第48-60页 |
第一节 优化规划信息管理制度 | 第48-50页 |
一、梳理信息化法律法规 | 第48-49页 |
二、建立信息共享制度 | 第49页 |
三、建立信息采集制度 | 第49页 |
四、建立信息安全制度 | 第49页 |
五、建立技术人员制度 | 第49-50页 |
第二节 充实规划信息管理的体制 | 第50-51页 |
一、梳理信息管理职能体制 | 第50页 |
二、明确组织领导体制 | 第50页 |
三、完善机构设置体制 | 第50-51页 |
第三节 夯实规划信息管理的机制 | 第51-60页 |
一、充实信息资源机制 | 第51-52页 |
二、建立信息平台机制 | 第52-53页 |
三、加强政府网站机制 | 第53页 |
四、拓展信息公开机制 | 第53-56页 |
五、构建信息安全机制 | 第56-57页 |
六、引入评估考核机制 | 第57-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