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产紫杉烷类物质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1-23页
    1.1 概述第11-12页
    1.2 紫杉醇的用途及来源第12-13页
        1.2.1 紫杉醇的理化性质第12页
        1.2.2 紫杉醇的用途第12页
        1.2.3 紫杉醇的来源第12-13页
    1.3 红豆杉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第13-14页
        1.3.1 红豆杉资源的分布概况第13-14页
        1.3.2 红豆杉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第14页
    1.4 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紫杉醇的优点第14页
    1.5 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研究进展第14-21页
        1.5.1 植物内生真菌第15页
        1.5.2 产紫杉醇内生真菌分离方法分离第15页
        1.5.3 产紫杉醇内生真菌来源及分离部位第15-17页
        1.5.4 内生真菌的鉴定第17-18页
        1.5.5 内生真菌的中紫杉醇的抽提与检测第18-19页
        1.5.6 内生真菌的改良第19-21页
    1.6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21-23页
        1.6.1 菌株的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第22页
        1.6.2 真菌代谢产物的反馈抑制作用第22-23页
第2章 实验部分第23-41页
    2.1 材料第23页
    2.2 试剂第23-27页
        2.2.1 主要化学试剂第23-24页
        2.2.2 生化试剂第24页
        2.2.3 自配溶液试剂第24-25页
        2.2.4 自配培养基第25-27页
    2.3 仪器和设备第27-28页
    2.4 实验方法第28-41页
        2.4.1 红豆杉内生真菌的分离及鉴定第28-32页
        2.4.2 紫杉烷类物质检测技术平台的建立第32-34页
        2.4.3 产紫杉醇基因工程菌株 EFY-21 液体培养条件的研究第34-39页
        2.4.4 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紫杉烷类物质的提取及鉴定第39-41页
第3章 实验结果第41-60页
    3.1 红豆杉内生真菌的分离及鉴定第41-48页
        3.1.1 内生真菌分离结果第41-42页
        3.1.2 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第42-47页
        3.1.3 进化树分析第47-48页
    3.2 紫杉烷类物质检测技术平台的建立结果第48-52页
        3.2.1 紫杉醇、巴卡亭III、10-DAB 的标准曲线第48-50页
        3.2.2 不同材料三种紫杉烷类物质含量检测结果第50-52页
    3.3 产紫杉醇基因工程菌株EFY-21 液体培养条件的研究第52-57页
        3.3.1 EFY-21 发酵培养条件确定结果第52-53页
        3.3.2 EFY-21 生长曲线测定结果第53页
        3.3.3 碳氮源筛选实验结果第53-54页
        3.3.4 碳氮筛选正交实验实验结果第54-57页
    3.4 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紫杉烷类物质的提取及鉴定结果第57-60页
第4章 分析与讨论第60-65页
    4.1 红豆杉内生真菌的分离及鉴定第60页
    4.2 紫杉烷类物质检测技术平台的建立第60-62页
    4.3 产紫杉醇基因工程菌株EFY-21 液体培养条件的研究第62-63页
    4.4 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紫杉烷类物质的提取及鉴定第63-65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65-67页
    5.1 研究总结第65页
    5.2 后继研究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4页
致谢第74-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5-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下一篇:城市规划信息管理的困境及对策研究--以上海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