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断层条件下的地下管道安全性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理论研究 | 第11-15页 |
1.2.2 试验研究 | 第15-16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2章 断层对地下管道作用的研究方法 | 第18-40页 |
2.1 断层概述 | 第18-20页 |
2.1.1 活断层的含义 | 第18-19页 |
2.1.2 活断层的分类及活动特点 | 第19-20页 |
2.2 管道变形破坏形式 | 第20-24页 |
2.2.1 拉伸破坏 | 第21页 |
2.2.2 屈曲破坏 | 第21-24页 |
2.3 理论分析方法 | 第24-33页 |
2.3.1 Newmark-Hall 方法 | 第24-27页 |
2.3.2 Kennedy 方法 | 第27-30页 |
2.3.3 Wang-Yeh 方法 | 第30-31页 |
2.3.4 Wang-Yeh-Wang 方法 | 第31-33页 |
2.4 管土相互作用的模型 | 第33-40页 |
2.4.1 弹性地基梁模型 | 第33-34页 |
2.4.2 土弹簧模型 | 第34-36页 |
2.4.3 管土非线性接触模型 | 第36-40页 |
第3章 穿越断层地下管道有限元建模 | 第40-51页 |
3.1 ANSYS 简介 | 第40页 |
3.2 非线性分析 | 第40-47页 |
3.2.1 材料非线性 | 第40-43页 |
3.2.2 几何非线性 | 第43-45页 |
3.2.3 状态非线性 | 第45-47页 |
3.3 模型单元的选取 | 第47-48页 |
3.4 有效计算区域 | 第48-49页 |
3.5 边界条件及加载方式 | 第49页 |
3.6 管道失效准则 | 第49-51页 |
第4章 断层作用下地下管道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1-68页 |
4.1 概述 | 第51-52页 |
4.2 断层活动形式及位错量 | 第52-56页 |
4.3 断层方位 | 第56-57页 |
4.4 断层倾角 | 第57-59页 |
4.5 其它因素 | 第59-68页 |
4.5.1 管道埋深 | 第59-61页 |
4.5.2 管径及径厚比 | 第61-65页 |
4.5.3 管道周围土体类型 | 第65-68页 |
第五章 韩城煤层气管道穿越断层安全性评价 | 第68-76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68页 |
5.2 工程地质条件 | 第68-70页 |
5.2.1 地形地貌 | 第68-69页 |
5.2.2 气象水文条件 | 第69页 |
5.2.3 地层岩性 | 第69-70页 |
5.2.4 地质构造与地震 | 第70页 |
5.2.5 水文地质 | 第70页 |
5.3 管道穿越断层情况 | 第70-71页 |
5.4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71-73页 |
5.4.1 有效计算区域的确定 | 第71页 |
5.4.2 材料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71-72页 |
5.4.3 模型网格尺寸的划分 | 第72页 |
5.4.4 模型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72-73页 |
5.5 计算结果分析 | 第73-7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6.1 结论 | 第76-77页 |
6.2 展望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