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规划新城地下空间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2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概况 | 第15-35页 |
2.1 地理位置 | 第15页 |
2.2 地形地貌 | 第15-16页 |
2.3 气象与水文 | 第16-18页 |
2.3.1 气象 | 第16-17页 |
2.3.2 水文 | 第17-18页 |
2.4 地层岩性 | 第18-20页 |
2.5 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 第20-25页 |
2.5.1 地质构造 | 第20-22页 |
2.5.2 区域地壳稳定性 | 第22-25页 |
2.6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5-28页 |
2.6.1 第四系孔隙潜水 | 第25-26页 |
2.6.2 第四系孔隙承压水 | 第26页 |
2.6.3 基岩承压水 | 第26-28页 |
2.7 岩土体工程性质 | 第28-31页 |
2.8 地质灾害 | 第31-35页 |
2.8.1 活动断裂 | 第31-32页 |
2.8.2 地面沉降 | 第32-33页 |
2.8.3 砂土液化 | 第33-35页 |
第3章 影响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因素分析 | 第35-40页 |
3.1 地质载体结构特征 | 第35-37页 |
3.2 地下水环境 | 第37-38页 |
3.3 不良地质作用 | 第38-40页 |
第4章 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 第40-61页 |
4.1 基本原则 | 第40页 |
4.2 评价方法 | 第40-41页 |
4.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1-43页 |
4.4 因素层次分析及权重分配 | 第43-47页 |
4.5 模糊综合评判 | 第47-49页 |
4.6 基于GIS 的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实现 | 第49-54页 |
4.7 地下空间地质环境质量分区评价 | 第54-57页 |
4.8 地下空间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论证 | 第57-61页 |
4.8.1 地下浅层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 第57-59页 |
4.8.2 地下次浅层利用地质环境适应性评价 | 第59-61页 |
第5章 结论和建议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